他在各种场合一再表白自己看好中国市场和中国未来,却又直言短期内并不准备大规模在中国投资。
当吉姆·罗杰斯 (Jim Rogers)从机场的到达通道走出来的时候,几个接机人员正举着写着他名字的牌子,在人群中翘首以待。在此之前,他们都没见过罗杰斯本人。其间,有人的目光从罗杰斯的身上飘过,却没有停留。直到罗杰斯走到几个年轻人面前,指着牌子上的名字对他们说:“你们是来接我的吗”?
“我一直以为他会是个高大强壮的美国人,而且会带着保镖、助理等随行。没想到会是个身高不足一米七,还自己拎着西服走出来的外国老头。”接机者中的一员向《英才》记者回忆第一次见到罗杰斯时的情景。
没有人能猜出这个外表看起来普通至极的外国老头到底有多少钱。他与巴菲特 、索罗斯并称为全球三大金融巨头,所有能接近他的人,都试图从他的嘴里问出最靠谱的投资逻辑,而他也一直以平和、友好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
与很多连名片都没有的金融大鳄们相反,罗杰斯习惯带着大量印着电话、邮箱的名片。在2015年博雅总裁论坛年会的媒体采访区,以特聘教授身份出席的罗杰斯,主动热情地与现场的记者们交换名片,如果遇到女记者,他还会细心地问对方的生日,并在采访结束后,献上西方传统礼节文化中的表示对女士尊重感谢的吻手礼。
不过,混迹金融圈子40多年,罗杰斯深谙说话之道。对于不想回答的问题,他把“太极”打得游刃有余。比如,有记者向他提起曾与他亲密无间,一起创立“量子基金”的索罗斯时,他就会建议这个问题应该去问他的前妻,因为1985年以后,他再也没有见过索罗斯。
谦和与幽默也掩饰不住罗杰斯的精明,在专访中途,当《英才》记者与其讨论人民币与美元哪个未来会更值钱的时候,罗杰斯突然快速地掏出厚厚的钱包,对记者说:“你带人民币了吗?我愿意用美元和你换”。
类似的情景曾发生在七年前。他跟一个去美国采访他的中国记者商量,他用美元帮该记者支付酒店费用,等回国后记者再把相应的人民币存到他上海的账户里。
从某种程度上说,罗杰斯对中国的了解,甚至超过了一般的中国人,他曾在1980年代驾驶摩托车在中国旅游 ,1999-2002年,他和现在的妻子的环球旅程中也包括了中国。
1999年,罗杰斯就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了股票账户,并买了第一只中国股票。2005年,他在北京西城区一家证券公司营业部,给妻子和女儿开设证券账户。
每年,他都会特别关注中国政府经济工作会议,甚至一度想搬到中国生活,后来因为语言和环境问题选择去了新加坡。他一直坚持让自己的两个女儿“乐乐”和“小蜜蜂”都学习中文,现在12岁“乐乐”和8岁的“小蜜蜂”都可以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交流、唱歌、背唐诗。罗杰斯甚至开始计划让她们到中国读大学,而不是去他妻子希望的他的母校牛津大学。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