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存在,对老板或领导了解更全面的信息有好处。任何一个单位都有层级,老板或领导的信息渠道,大多来源于那些具有直接从属关系的人。“小人”是个信息传播者,无论大道还是小道,真假都有,但至少可以给老板或领导一个侧面参考信息,正所谓“兼听则明”。关键是老板或领导一定要把持住分寸,不能因“小人之言”,武断作出决策,特别是不能随意否决某件事或否定某个人。
“小人”存在,对受雇单位营造“透明文化”有帮助。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意识,每个人也都可能犯错,这就不可避免存在有意识的“信息过滤”。“小人”的存在,就承担着类似“信息还原”的角色,从而营造出一种“透明文化”。有了透明机制,可促进全体员工更认真、更细致地工作,尽可能不发生纰漏,每个人都清楚“防火防盗防小人”的职场法则。
“小人”存在,对职场中人有“竞争压力”促进作用。小人得志便猖狂,这句老话大家耳熟能详了。“小人”都能得志,凭啥我就不能得志,从而激起竞争斗志,鞭策自己奋发图强。在这一点上,可以把得志“小人”当成自己职场上的对手乃至敌人。当然,这必须以“拥有积极心态”作为前提。否则,也许就是反作用了,压力转化不了动力,变得怨天尤人、越发消极怠工。
“小人”存在,是职场“为人处世”的反面照妖镜。正所谓,“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正因为同事中有“小人”的存在,我们才能更真切地明白,自己绝不能去充当类似“小人”的角色,从而时刻警醒自己在职场上的一言一行,不打小报告、不散布传闻、不损人利己、不能表里不一、不能得志便猖狂、不能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相关链接:
新环境自然有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事物,职场新人首先要学会的不是雄辩口才,而是观察思考。新人最忌讳还没看清问题就高谈阔论。当然,少说话不意味要成为哑巴,该说的还得说,否则就木讷呆板了。
一个单位的历史无论多悠久,在某些细节上的弊端一定会有。职场新人能够看到弊端和不足的存在值得赞许,但这些弊端的存在是否有别的什么原因,或许这些所谓的弊端可能在特定环境、特定时期更具合理性。所以,职场新人在提建议之前要考虑周全,而非急于表现自己。即便确有不合理之处,也不能刚来不到一周就指点江山,在没得到同事和上级初步认可之前,建议很可能就被当作是呆子妄言,即使事实上你是对的。
对理论知识掌握比较好的毕业生,尤其是硕士和博士而言,更容易得“理论综合征”。理论往往看起来很美好,但和实际之间从来都隔着一条鸿沟,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先贤先哲反复叮嘱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只是对于不同的人而言,这条鸿沟有宽有窄,职场新人要做的是脚踏实地,缩小鸿沟。
不少新人进单位之前就可能有熟悉的人,甚至是领导,他可能是学长或学姐,也可能是亲戚朋友,但职场新人切记在工作场合不要表现得过于亲昵、毫无拘束,这是最基本的职场礼仪。除此之外,还应多学习同事相处之道,没有人能在几天内就成为知心的兄弟姐妹,何况大家彼此首先只是同事。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