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商和国内代理商之间的博弈一直都存在。通常情况下,国际品牌收回在华的代理权出于两种可能。一是觉得代理商并没有很好地理解品牌的定位和文化,在推广品牌时违背了品牌商的理念。二是看到中国市场已经做得挺好,所以想收回来自己做,这样的情况比较多见。
有业内知情人士表示,一旦市场开拓情况良好,“有些国际品牌便开始抛弃代理商,开直营店,以更深入的方式攫取利润,这是可能的。”。如此看来,中国的代理商似乎很吃亏。但实际上,双方在最初达成交易的时候都明白自身的地位和作用,“你情我愿的。”
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熊晓坤认为,就国际品牌而言,其进入新市场面临着渠道问题、市场风险、较大的资金成本等,若是能够借助代理商可以以较低的风险开拓市场。需要注意的是,国际品牌与代理商之间本就是合作关系以谋取共同利益,各方面的权利义务约定、违约赔偿等都要十分清楚,如此来保障后续合作关系中两者的利益。
在优他国际品牌投资集团总裁杨大筠看来,代理商帮助国际品牌打开市场是一种借船出海的商业模式,“借着人家的品牌和知名度发自己的财,没有谁吃亏一说。”
此外,并不是收回代理权之后就一定发展得很好。某国外女装品牌在独自经营之后,由于对市场不熟悉,并没有之前有代理的时候做得好。
而国际品牌商和代理商之间的纷争,对于更下一级的分销商的影响有限。有分销商表示,“大概去年第三季度的时候,就知道JACK WOLFSKIN提前终止合同的事情了”,但他们并不担心,因为有两种可能:如果想继续做,联亚(JACK WOLFSKIN中国区总代理商)可能会把分销商当做渠道直接卖给JACK WOLFSKIN,无形中分销商节约了成本;如果品牌给的条件太复杂太苛刻,分销商也可能就选择不做,因为他们大多代理多个品牌。
相关链接:
第23届中国国际时装展将于3月18日-20日在上海举行。记者近日从芦淞区市场管理局获悉,芦淞服饰产业集群将首次组团参展,利用国家级平台宣传推广芦淞服饰品牌,加速千亿产业集聚。
“中国国际时装展”原名“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由中国服装协会等共同主办,创办于1993年,以往每届都在北京举行,已成为亚洲地区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服装专业展会。今年为首次在上海举办,并更名为“中国国际时装展”。
据了解,此次展览,芦淞服饰展位号为F,面积为209平方米,参展企业包括新芦淞集团、汇美小巨蛋等6家产业项目公司;嘉顺女裤、潮童衣柜等4家服饰品牌公司和市场群、服饰购2家LOGO参展公司,以服饰城板块和女装、男装单项品牌三个分展区的形式亮相。
芦淞区市场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展会期间,各参展企业将充分宣传自身品牌,借助展会配套资源、营销资源、媒体资源等,建立符合自身需求且高效的资源配置网络,寻求新的商机。此外,展位将循环播放宣传片、发放宣传画册等手段,宣传芦淞服饰产业集群的整体实力和规模效应,展示其基础优势、文化氛围及区位优势,做好招商引资,加速芦淞服饰产业集聚。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