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嗓音好了,是因为有了大数据,建立了各种云,都靠数据说话了,所以我说话少了。”张近东在回复记者的问题时巧妙地带出了苏宁的“技术硬实力 ”。
大数据对于未来的企业经营很关键,早在2011年苏宁就提出了大数据发展规划。在2015年企业运营方面,张近东提出的重要方式就是数据化驱动的采销模式的突破。要求苏宁的商品采销团队,依托线上线下大数据,整合上游设计、生产、品牌资源,以单品营销为突破,主动发起订单、超前发起预售,20%的商品实现自下而上的数据驱动、渠道引领。
苏宁与其他电商企业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线下门店。张近东提出要进行本地化联动的大区运作模式的突破。近年来,苏宁的互联网转型主要在总部层面,2015年,海内外60个大区将在本地招商、云店落地、渠道下沉、会员拓展等方面要体现出大区互联网的转型特色,这也包括农村电商、自提柜、进驻校园等。
在营销方面,张近东主张社交化互动营销模式的突破,结合互联网双向传播的特点,把营销活动事件化;借助互联网人际传播大众化的力量,把营销活动故事化。
运营模式深度变革直接带来的是企业组织管理的变革。“无论是传统的家电、3C,还是母婴、超市、服装,或者物流、金融、数据衍生业务部门,都要大力推进体系专业化、部门公司化运作,使内部专业体系自上而下独立面对外部行业市场,提升专业垂直竞争能力。”这是苏宁部门专业化的重要尝试。除此之外,改变原来的长链路管理,实现层级扁平化,对内推进首席负责,对外落实首问负责,提升决策质量,加快决策效率。另外,组织柔性化,推进任务导向、项目导向的组织设计,鼓励内外协同、跨界组合,小团队、微创新。
实际上,张近东在苏宁的转型过程中,思想已经走得很远。业内人士指出,张近东的思想如果能被整个公司充分理解并执行,苏宁的的加速能力将会越来越快。
不过,对于团队的理解力和执行力的问题,张近东显得很宽容:“苏宁围绕互联网转型过程中,从思想统一到组织流程,最终到团队的执行力,这个过程中会有反复,但是我们只要形成这个趋势,就会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发展效果。我们允许在发展过程中试错,这个过程很痛苦,6年只是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