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行业股市 > 政策催动银行股脉冲行情

政策催动银行股脉冲行情

本周,与银行相关的话题最多。今年"两会"上周小川行长进一步明确阐述了"扩大股票IPO融资,提高企业造血机能"模式的可行性。从相关逻辑表述上看,该新政已实质绕过银行,随着后续具体措施的落地,"去银行"化步伐会逐步加快。

  政策面上,此前两次的对称和不对称降息对此方向已有明确提示。在2013年12月和2014年3月两次降息都对存款利率上限进行了上浮,今年"两会"周小川更是提到将"适时放开存款利率上限"。这除了会影响到部分银行惜贷外,银行吸储的竞争也会更为加剧。加之降息周期的打开,贷款利率的不断下行,商业银行利差会进一步收窄,并影响到其传统业务的收入。开拓和创新势必会成为未来商业银行发展的核心,并成为其主要竞争力所在。

  事实上,管理层促银行业务创新的思路已部分浮出水面,除了去年"9.30"央行和银监会力推的房贷资产证券化,还有近期管理层明确表态在研究中的向银行发放券商牌照等。对于房贷资产证券化,此前市场即预期会产生巨量的增量资金,并为银行释放较大级别的放贷空间,以降低银行转型期的难度。仅以目前备案制后首单成功招标发行的招商银行为例,瑞信指出,若招行今年释放预期中的280亿RMBS额度(约等于招行2014上半年相关资金中10%的证券化),再重投其高端信用卡业务,则可为其额外带来55亿元税前盈利。

  与RMBS的预期不同,市场对于券商牌照向银行放开的反应更偏于谨慎。中金公司券商行业分析师毛军华认为,这对银行业绩的提升较为有限。毛军华指出,如果牌照完全放开,商业银行最好情况下能获得25%~30%的收入份额。按照40%的净利润率计算,这只相当于银行业2014年净利润的1%~2%。总体来看,银行的创新之路仍然漫长,还需发挥更多的发挥主动性。

  目前来看,结构转型阶段,在"去银行地产,促股市直融"的大金融战略下,间接融资方式下的"加杠杆"模式会逐步减弱。以直接融资增强为导向,中国的金融市场又将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注册制的来临,以消化多层级市场下巨量新股发行为目的增量资金会持续进入市场,其中今年"两会"公布的地方平台债释放的万亿规模置换所产生的增量资金(以国企、央企开启证券化,通过释放增量资金解决地方债)应只是一个开端。

  作为大金融战略下融资职能将弱化的板块,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银行板块在未来的金融混业大趋势下,通过与其他行业的融合、转型并购及相关产业链的拉长,未来银行的发展模式将趋于多元化。目前来看,作为利率敏感行业,银行股部分股息率较高,极受战略投资者和外资(如QFII等)的青睐。伴随中小银行的加速成长,多层级市场中增量资金,特别是外生性资金将持续涌入,银行股保值和长期稳定收益的优势将凸现。

  政策层面,由于高股息率银行发行优先股的概率较大,撇开股票的价差投资收益,投资者获得超额正收益的空间也相对放大。因此,未来能够具备高股息、高分红的银行股有望进一步获得青睐,特别是其中民生银行、南京银行的一类中小市值商业银行,在加速扩张中,其未来成长性绝不容小觑。以南京银行为例,该银行近年投资乐视影业,以金融投资坐享传媒业阶段性盛宴。阶段性来看,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与互联关联性产业会成为市场的主流之一。

  不过,市场分析人士也提到,由于这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故目前阶段对银行的影响还相对偏于中性。进入2014年年报的发布敏感期,银行的业绩预期以预喜为主(平安银行年报增幅30.01%,宁波银行预喜20%),在资金的关注下,阶段性的炒作还可期待,但难再有去年末的狂飙行情。资金面上,虽然目前还是以净流出为主,但银行板块内融资盘持续大量流入并析出传统资金的逆市格局不变(春节后流入910.92亿元)。考虑到去年年底后大行情即以加杠杆资金为主导,且该类资金已形成较大规模的沉淀,因此,随着融资资金的买入强化,前期QFII布局较明显的中小商业银行仍会相对积极表现(兴业银行被买入20.71亿,以其为主的脉冲式活跃呈现),而主流国有银行牵引的箱体内反弹亦仍在路上。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