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工商局针对前期抽查检验发现的不合格羽绒服、棉衣(裤)等商品是否在售、以及其他品牌的这类服装商品的质量情况、经营者进货查验情况进行了检查。
去年10月,吉林市工商局受吉林省工商局委托,对标称广东、江苏、江西、山西、上海、北京、天津等地生产销售的羽绒服、棉衣(裤)商品进行了抽查检验,结果显示92个样品中有65组在使用说明、纤维成分分析、充绒量、含绒量以及耐干摩擦色牢度等指标不合格。
吉林市工商局工作人员在江北某大型商场进行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商家已按要求将不合格产品进行下架处理。吉林市工商局龙潭分局消保科科长慈中胜说:按照吉林市工商局关于对不合格羽绒服等服装统一清理的要求和部署,我局及时组织相关执法科室和基层管理所对辖区内的所有经销羽绒服和企业进行了清查,截止到目前为止,共清查出雪中飞、杰克丹尼两个品种3个批次共59件不合格服装,按照法律的规定将对这些服装及时进行封存、处罚,之后将不合格产品及时销毁。
在中东新生活购物乐园“男人街”, 工商执法人员进入一家商铺,认真检查该店棉服、羽绒服等商品。经过清点,“乔森”男装店销售的MK棉服、畅浩龙精品夹克、浪力齐时尚棉服等共10件,熊牌棉服15件;以及“80后”服饰店销售的普拉达牌棉服10件,CC牌羽绒服5件,被责令下架封存,等待进一步处理。
另外记者发现,在工商工作人员检查期间,这两家商铺周围的多个店铺悄悄关门,而当时距离下班还有两个多小时。
相关链接:
上海市工商局对知名电商平台246个批次包类、服装等抽检结果显示,94个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8.2%。其中,天猫、1号店、京东等知名电商几乎无一幸免,均有多款产品出现在不合格“榜单”上。
记者整理不合格名单发现,网购商品的不合格率均高于实体店,几乎成为次品的集散地。上海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小家电的市场抽检中,不合格率超三成,“网购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实体店,广告宣传不符的现象也屡有出现。”
在曝光问题中,安全性指标不合格现象频频出现。在服装类抽检中,除了色牢度、纤维含量和标志等常见的不合格项目外,还出现了甲醛、pH值等安全性指标超标的新情况。例如麦网上销售的“茵曼”牌裤子,甲醛含量接近国家标准上限的两倍。
即使商品的官网也并非是质量合格的“保险库”。此次抽检发现,在官网32个批次服装抽检中,有4家7个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1.9%,与去年的8.8%相比明显飙升。例如,一款在官网售卖的H&M羽绒服,充绒量明显不合格。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