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指数过去一年上扬25%,让中国左右为难。跟随美元上涨,会让已承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的出口商日子更加难过。让人民币贬值,则会带来资本外流和企业财务压力增加的风险。
有迹象显示,市场正预期人民币贬值。人民币现汇正徘徊在其每日可允许波动区间的下端。离岸人民币汇率目前低于在岸人民币汇率。以3月中旬人民币汇率6.26计算,过去一年人民币兑美元贬值了约1.8%。市场料人民币还有进一步下跌的空间。
只用中国央行才能阻止人民币加速下跌。11月末以来,中国央行一直利用其每日中间价来回拨现汇在前一天的损失。偶尔,还会让中间价比现汇前一日的收盘价完全上升2%。
中国亚洲邻国的货币一直在大幅贬值。人民币兑美元适度下跌使得其实际有效汇率同比上升6%。鉴于中国周围的国家争相大打货币贬值战,出口又是中国经济减速情况下一个重要的需求来源,为何中国央行要充当维和者的角色?(图表:货币疲软滋长资本外逃担忧)
担忧资本外逃是首要原因。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资本外流创下纪录。早期迹象预示这一趋势将持续到2015年初。若人民币汇率显着下跌,将助长资本流出,同时也会动摇银行存款基础,继而给财政稳定增添风险。
其次,中国海外举债一直快速增长。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末,中国境外债务敞口已经上升到1.7万亿美元,几乎是2012年底9060亿美元余额的两倍。若人民币汇率进一步下跌,会提高偿债成本,增加负债机构的财务压力。
市场普遍预期,今年底人民币兑美元将在位于6.21,比当前的现汇水平6.26略微上涨。情况似乎过于乐观。考虑到市场压力,出口业面临困境,以及资本外逃风险等几个因素,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就是人民币处于稳定与适度贬值之间。
受强势美元压制人民币兑美元随中间价走软
人民币兑美元即期周一(3月16日)早盘随中间价小幅探底。交易员称,目前人民币贬值压力主要来自国际美元强势与在离岸价差较阔引发的套利盘在境内大额购汇,但中资大行持续结汇令人民币即期汇率持稳。
美元/人民币询价系统午盘报6.2618,上周五收报6.2595。美元/人民币央行中间价定为6.1615,上周五中间价为6.1588.
海外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DF)市场上,美元/人民币一年期品种最新报在6.4065/6.4115,上周五尾盘为6.4075。香港的离岸美元/人民币即期最新报在6.2756/76,上一交易日尾盘报6.2840.
市场聚焦本周美联储(FED)利率决议及中资大行结汇盘的持续性。业内人士认为,美联储在本周利率决议上放弃“(在首次加息之前保持)耐心”措辞的概率较高,但国际美元技术性超买较为严重。存在回调需求,短期进一步大幅上涨的空间或有限,可能一定程度上减少人民币的贬值压力。
投资者本周重点关注美联储周二开始的两天政策会议。连续几个月的就业数据强劲,令外界愈发预期美联储将放弃“耐心”的承诺,指向6月升息。
光大证券宏观组崔嵘及徐高在研报中称,美联储在3月17-18日会议上删除“耐心”措辞的概率较高,维持6月份首次加息的判断。若3月17-18日会议没有删除“耐心”措辞,则美元短期可能有所回调,但在首次加息时点明确前,美元的回调幅度都将有限。
上述研报并指出,2015年以来,亚洲国家中菲律宾比索、泰铢和印度卢比汇率相对坚挺,而人民币汇率在本轮新兴货币贬值潮中并没有显着跑赢亚洲其他币种,这意味着除了美元升值因素,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也源于国内基本面因素的变化。
国际汇市方面,欧元/美元周一跌至12年新低,最近一波反弹遭遇新的抛压,说明投资者仍相当看空欧元。
美元令人民币汇改空间受限国际化仍在加速
业内人士分析称,在美元指数大幅飙涨,而欧元和日元汇价持续维持疲软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可能空间受到抑制,但这可能丝毫不会影响以人民币为中心的资本账户开放的步骤,反而将令人民币国际化更进一筹。
尽管在周四(3月12日)的讲话中,外管局局长易纲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自然的市场化过程,不易操之过急,但综合两会期间的央行高官言论,仍可已看出,不论是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还是扩大在台湾地区人民币兑换限额的可能性,以及资本市场开放、自贸区、“一带一路”等大战略的推进,都展示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或仍将在今年大放异彩。
实际上,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可能让监管层更有动力推进对外开放进程,以此获得新的发展动力。而为了降低对外投资和进一步开放的风险,人民币资本账户先行成为必然,人民币国际化亦将顺势拓展。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李建军就认为,中国今年金融改革力度很大,可看出环环相套的逻辑,即:先在国内推存款保险,然后进行全面利率改革,并进行资本市场建设;而在国外,则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尤其是促进以人民币为中心的资本项下开放,包括一带一路、深港通等。
除了政策推动之外,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也并非人民币国际化的障碍。虽然,因人民币贬值预期而引发的市场动力仍在增强,海外人民币与美元的货币互换报价不断走升,但在国际化浪潮下,币值稳定并不意味着一直保持升值趋势。
光大证券宏观组崔嵘及徐高撰写的研究报告称。,上世纪,德国马克在美元的两次升值周期中贬值的幅度明显超过日元,但并没有影响到之后马克国际化目标的实现。对比德国马克的经验,目前人民币贬值的幅度还不够。报告并强调,不否认国际化过程中人民币汇率长期的升值趋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的升值会是单边的,国际化不是人民币升值的充分理由。
中国央行南京分行行长周学东在两会期间更是认为,人民币经常项下可兑换早已实现,中国现在已具备了宣布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条件。从开放所需的经济条件看,中国国内经济保持了30年以上的高速增长、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财政状况稳健并具有较少的外部债务,目前金融机构的管理和运营均较为稳健,且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亦有利于促成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
周学东还强调,要加强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处理好离岸市场与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关系,让资金能够有序地循环和流动,并同步建设离岸、在岸两个市场,建立健全多元化、便捷化、规模化的人民币跨境资金流动渠道,形成境内外资金双向循环机制。
此外,中国将于年内推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亦将是人民币国际化推进的利器,央行并已经选定20家银行参与测试,将促进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使用。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