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丹奴日前公布的2014年业绩报显示,其销售额、净利润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这也迫使佐丹奴不得不采取应对措施,即把廉价品牌Beau Monde作为2015年的发展重点。佐丹奴透露,已着手以新打造的廉价品牌Beau Monde来取代大卖场的店铺,2014年内于华南地区、上海及台湾开设13家店铺。
佐丹奴在去年销售额由2013年的58.48亿港元减少5%至2014年的55.45亿港元。股东应占溢利为4.08亿港元,下降38%,较2013年20%的同比下降幅度有所扩大。同期内,关店的势头也颇为凶猛。2014年佐丹奴店铺净减少190家,而在2013年佐丹奴净减少的店铺仅有6家。
去年初,佐丹奴高管在介绍该公司2014年计划时称,在内地开店200-250家,其中包括会推出一个廉价品牌Beau Monde,产品价格仅为Giordano的三四成,即平均为29-99元之间。
在业内人士看来,服装行业深陷低迷期,企业进行品牌重整不失为明智之举,而这其实也是面对国际品牌冲击、同质化竞争严重等多重压力下的被迫之举。
值得注意的是,现如今迫于竞争压力,从而加码廉价品牌的新战略却与佐丹奴十年前豪言“不会纠缠于低端市场竞争”形成了鲜明对比。
据了解,1980年创建于香港的佐丹奴上世纪90年代初年强势进军内地市场,在全国所有省份开设了特许专卖店。近几年,内地也成为了佐丹奴的主力市场,2013年时内地销售额占到佐丹奴整体销售额的30%,占比最多,而在2014年这一占比出现微降至28%。
2006年,当时的内地服装业转为渠道为王,企业借力经济大涨,在强大的市场需求中满足着自我膨胀,佐丹奴也不例外,寻求高利润、走高端路线成了诸多企业的目标。当时有报道称,佐丹奴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会纠缠于低端市场竞争”。
然而,十年过去,ZARA、H&M等快时尚品牌在内地市场野蛮式生长,同质化竞争弊病愈发凸显的国内服装企业,在整体经济转向放缓、高端消费受限、电商冲击之时,也付出了高库存、业绩大幅下滑、关店潮持续的代价,佐丹奴也在其中。
佐丹奴2014年业绩公告显示,其主力品牌多数表现不佳。“佐丹奴品牌中,76%的销售额来自男装,男装品牌销售额减少3%。Giordano Women占佐丹奴店铺销售的24%,销售额下跌11%。Giordano Ladies经营溢利由5100万港元下降至4000万港元。BSX经营溢利由2400万港元下降至1400万港元。”
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市场条件下,通过向低端发力实属佐丹奴寻找出路的无奈之举。针对该公司的未来品牌战略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以邮件等方式联系佐丹奴,但截至发稿前并未得到回应。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