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地区招商 > 上海购物中心 重招商轻管理生存难

上海购物中心 重招商轻管理生存难

相对于百货业来说,购物中心的处境现在可能还好点,其实不然,高大上的购物中心如今也面临尴尬的处境:不少购物中心人流量少到无人问津,甚至几次转手仍然是一潭死水……

  近日采访了解到,豫园商圈的原豫城时尚项目已被三度转手,目前招商正在缓慢进行中;而淮海路上的上海中环广场也出现了比例不小的空置率,商场四楼已停业大半年。虽然近年来,购物中心业态风生水起,成为各路资本竞相追逐的热点,但是,在这些不断涌现的购物中心项目背后已经出现重重隐患:整盘易手、改造更名的项目逐渐增多;一些市中心黄金地段的老牌购物中心空置率上升;多家位于郊区的非主流购物中心项目或陷入半停业僵局,大唱“空城计”。

  豫园商圈

  □引入快时尚品牌经营不佳

  MORE>>1如何投资购物中心行业2大型购物中心企业进入市场策略3大型购物中心市场竞争格局构成4购物中心建设产品需求与市场规模5购物中心发展趋势及行业潜力6购物中心建设产业成功模式探讨7购物中心行业发展战略分析8大型购物中心关键机遇及挑战  

  豫城时尚项目三度转手

  根据世邦魏理仕所发布的《上海零售物业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14年至2016年,上海核心商圈的供应量合计约63.5万平方米,而非核心商圈的供应量约为272万平方米,合计将达330万平方米。2014年至2016年,上海年均零售物业供应量将为112.3万平方米,是此前年份的3.4倍,市场供应出现井喷。而在这330万平方米中,有90%的零售物业将以购物中心的形式投入市场,购物中心的热门程度可见一斑。

  但是,购物中心的市场表现是否与其受青睐程度成正比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购物中心的经营情况并不如人意,有些开业没多久就因为各种原因选择关门,购物中心整盘易手、改造更名的项目也有所增多。

  记者在城隍庙方浜中路上的豫城时尚看到,原有的商场早已关门停业,外围依然被脚手架围着。除了鼎泰丰与避风塘两家餐厅仍在营业外,其他商户早已人去楼空。沿街的几家店铺大门紧闭,斑驳的玻璃与墙壁显示这里已经关闭有一段时间了。现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何时重新开业也不清楚,因为来这里的食客还不少,所以鼎泰丰等餐厅还在营业,可是由于整体项目都没有重新开业,因此对于鼎泰丰等知名餐厅也有不少负面影响。

  早在2013年初,记者就曾报道过豫城时尚内多家快时尚品牌相继关门,营业商铺只剩一半。当时,就曾传出豫城时尚可能易主,将由业主方——美国嘉吉基金转让给一家国内投资公司的消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原豫城时尚项目已经在一年前易主光耀东方,目前正在招商中。据一位知情者透露,新的项目将更名为上海城隍庙广场,定位三十年代老上海风情,预计将于明年10月左右开业。

  记者了解到,这已经是豫城时尚项目第三次被转手了。据公开资料显示,2005年11月,豫园商城股份有限公司将旗下子公司上海城隍庙广场置业有限公司100%股权出让给嘉吉金融服务公司等联合体买家,建成“豫龙坊”商业项目。

  豫龙坊最初的项目定位是走传统特色的路线,也比较符合城隍庙的整体氛围,但是其经营一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由于业绩不佳,豫龙坊业主于2009年找来著名的商业项目管理公司盈石投资接手运营,盈石在对项目经过一番调研后,决定将项目定位为与整个豫园商圈传统怀旧特色形成明显反差的时尚主题,并改名为“豫城时尚”。

  对于豫城时尚来说,这时尚的定位却成为其日后惨淡收场的主因之一。H&M、玛莎百货、HONEYS、OVS等快时尚品牌与豫园地区的整体风格显然不搭。“业主当初找来盈石接手,打造豫城时尚项目,就是考虑到要与整个豫园商圈形成差异化的经营,所引入的品牌都是豫园商圈没有的,其实这个想法是没错,但可惜市场并不接受这样的改变。”上述知情人士表示,“豫园商圈的消费人群以外地来沪的游客为主,这些人到城隍庙就是为了来体验上海本地特色,而H&M、OVS等快时尚品牌显然不是他们的目标。当然,会有一部分顾客会愿意去消费这些品牌,据说马莎百货二楼经常会搞一些大规模的打折促销,也已形成了一批固定的消费者,但是很可惜,这样的客群显然太少,根本不足以支撑整个商场的运营,所以商场开业后人气始终上不去,这也直接导致了豫城时尚项目的失败。”

  RET睿意德策略顾问部总经理陈丽琳也向记者表示,豫城时尚项目的定位不准,豫园商圈是靠旅游地产驱动的,如果只定位时尚显然满足不了实际消费需求,最好还要加入文化类的元素。

  据悉,该项目最新的接手方光耀东方,是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商业地产企业,以收购及运作烂尾楼为特长。据该项目招商人员透露,新的项目将更名为上海城隍庙广场,建筑面积在4万平方米左右,建筑风格将与城隍庙的风格相统一,主要经营艺术品、工艺品、特色餐饮美食等。“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是,不会再招快时尚品牌,会招一些具有老上海风情概念的商户,比如旗袍或者定制服装、上海特色小吃甚至西洋镜等与老上海有关的商业,同时也会有一些珠宝品类。目前已经签约了一批入驻的商家,预计明年10月左右招商运营调整到位,并可以开业。”

{page_break}

  淮海路商圈

  □业态布局缺乏特色

  中环广场四楼层面关闭半年

  记者了解到,位于淮海路上的上海中环广场也陷入了业态调整的困局,有报道指出其空铺率已达到了30%。

  记者日前来到中环广场看到,商场内人气非常冷清,除了一楼的几家咖啡馆内有些顾客外,其余服装、珠宝、美容美发店内生意异常清淡。在一楼的一侧,记者看到,有三家店铺已经关门,店铺上贴着彩色招商广告。此外,商场的二楼、三楼也均有零星的空铺情况。三楼目前只有3家商户仍在照常营业,包括两家餐饮与一家口腔护理机构。三楼到四楼的手扶电梯已停止运行,一块告示牌上写着“暂停服务”的字样。记者四处打听后了解到,商场的四楼一个层面原先也是做餐饮的,但由于生意不好商户已经撤出,而整个四楼也因此关闭了大半年时间。

  据悉,上海中环广场是新鸿基地产进入上海的首个商业地产项目,开业已长达十几年,其间也经历了数度的业态调整。项目紧邻地铁1号线出口,周围高端写字楼林立,地理位置可谓非常优越。资料显示,中环广场整个裙楼商业建筑面积近12000平方米,共四层,商场入驻品牌也并不多。据商场相关部门表示,商场明年将会进入调整期,目前处于商铺的招商阶段,以吸引高端品牌进驻为主。

  陈丽琳指出,中环广场的地理位置不错,但问题在于其体量较小,两万平方米都不到的面积为其招商带来了局限性。“它上面的写字楼基本上是满租的,租金也很高,所以中环广场的招商应该主要考虑满足写字楼的办公配套需求,比如招更多的餐饮店,如果做的好生意应该是不错的。可能经营方是带着追求高租金以零售为主导的理念去招租,这样的话当淮海路关店潮来临的时候,很多商铺也会跟着关闭。此外,由于是老建筑,中环广场可能在动线设计上存在缺陷,内动线没有明确导示的话,消费者不会逛进去,从而浪费了很大的面积。”总之,在淮海路这一竞争激烈的商圈,中环广场由于面积所限,业态布局单一,本身也缺乏足够的特色,所以导致其在竞争中难以突围。

  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联合德勤中国等机构近期发布的《2014中国购物中心与连锁品牌合作发展报告》显示,国内许多城市的购物中心租金已呈现不同程度下滑,经营风险不断加大。就空置率来看,很多城市零售物业空置率超过6%的警戒线。其中,沈阳为国内之最,2013年的优质零售物业空置率高达21.9%。在上海,一些市中心黄金地段的老牌购物中心已出现了比例不小的空置率。

  根据市场变化做出及时调整,或许是老一代购物中心面临的压力和在竞争中必须要做出的选择。客流量的下降、空铺成批出现,经营项目也不太适合现代消费者口味,各种因素的堆积促使租金进一步走低。在这场变革中,传统百货商场已告别了曾经的辉煌,而这一切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

  陈丽琳表示,当前环境下,购物中心的发展按地域划分会有两大趋势,中环以外的项目会更注重社区化,差异化及错位竞争。“可能在香港这些地方,会有限制说3公里内不能开设大型购物中心,但是国内对此并没有规定,所以竞争会相对激烈。”中环及内环的项目都将面临大升级改造和调整。“比如恒隆广场将会进行整体调整,正大广场近期也做了大的升级改造,这是一个趋势,商家也希望通过这些调整来使物业增值。”

  陈丽琳还表示,现在消费者也有个越来越明显的心理特征,对商场的购物需求没有那么强烈,而是娱乐、休闲的体验需求更加能够激发他们的消费欲望。“以前去商场主要是为了购物,现在是去吃饭、娱乐的同时顺便把东西买了。以前是商场有什么消费者买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