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皮革研究学院(CLRI)的科学家最新研制的“绿色科技”,在皮革鞣制加工工艺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CLRI宣布,全新可生物降解的分散剂可使铬鞣皮革的水资源用量减少一半。
将该技术应用到印度皮革工业,每天可节省1500万升水。“该研究成果旨在污水处理、减少加工步骤、水资源保护、时间和成本经济方面提出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印度科技部部长Harsh Vardhan说。
他透露,CLRI已经成功研制出“酶干涉”,30分钟之内即可完成纤维打开过程。目前这道工艺所需时间为72个小时。
Harsh Vardhan评价称,这些新技术的研发有助于“印度制造”项目的实施和推广,打造皮革工业的独特竞争优势。
部长同时强调称天然材料纤维与皮革材质混搭的面料将成为未来的时尚潮流。
多年来CLRI对于印度鞋企的技术发展也提供了技术支持,助力印度鞋业发展成为重要的出口型产业。
相关链接:
“我们就是正常的收费,但是业户只要收费就撤走!”浙商皮革城副总经理宋伟告诉记者,去年因为经营形势不好,业户要求市场继续免租,但市场运营是需要成本的,必须收取租金和物业费等,而各个商场都要依托这个费用来生存。据了解,因为各个品牌的议价能力不同,有品牌是两年免租,也有的是第一年免租,第二年减半交纳租金。
按照宋伟的说法,现在的问题很简单,“业户是只要免租就干,收租金的话就撤铺”。第一年之所以免租是为了培育市场,前期因为客观原因,有些商户并没有签订合同,“我们催签也不来签,就这样一直经营着,但我们对外说的就是从第二年开始交房租,其他皮革城这个费用都是提前收取的”。
浙商皮革城另一拒不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则表示,“我们全部都是按照合同办事,业户撤走是各方面原因促成的。”而据了解,整个浙商皮革城在开业的短短4个月里,已经三易其主,投资方一变再变,早期签订的合同是否还有法律效力也难说。探究皮草行业消费疲软
在济南皮革行业,浙商皮革城“搁浅”并非首例。2014年8月,运营不到十个月的海之宁皮革城瞬间崩塌,尽管并没有实现其“打破济南专业皮草市场空白”的壮志,却掀起了济南专业皮革城建设的高潮。2014年10月1日,依托泺口服装城的泺口皮革城横空出世;10月28日,17万平方米的浙商皮革城一期开门纳客。
至此,济南专业皮革城的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可以说,济南皮草行业进入了“大跃进”时代。但实际上,尽管皮革城们不断掀起宣传战、促销战、抢客战,整个皮草行业消费却日益疲软。
在浙商皮革城大规模招商时,本报就曾报道过“浙商皮革城被传资金链断裂”消息,而相比前期项目建设而言,后期运营投入甚至更高。浙商皮革城最初所标榜的“批发+旅游拉动”产业模式,最终并没有落到实处。所以,也就出现了整个市场人气堪忧的局面。
另外,从差异化竞争的角度来看,浙商皮革城与其他皮革城相比并没有大的不同。在浙商皮革城还没有开业前,网上便有商户转让商铺,引得人们对商场投资回报率产生质疑。重重因素推动浙商皮革城一步步走向下行,但济南其他皮革城也丝毫不敢松一口气。泺口皮革城董事长张加旺坦言,“今年整个行业的压力依然很大,海那城的海宁皮革城就要营业,济南皮草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了。”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