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Combell生产了250多万双鞋靴,相比于以往公司生产的鞋量,古巴有评论认为这个总数有点具有讽刺意义。
Combell的生产网络曾经由70家工厂组成,但是因为原材料匮乏和机器老化,不得不关闭了大约50家。此外,公司下岗工人在自己开创了独立的制鞋和修鞋生意。目前Combell公司的员工数量不超过3000人。
2014年8月,古巴政府为这家鞋业制造上提供了资金支持,允许其进口皮革,增加生产。Combell的助理总监Odalys Collera近日对媒体评述称,目前一切都发生了改变,自去年去年,投资已经获得回报。我们的工作状态稳定,原材料供应充足,工人全力工作。今年年初我们用完了2014年采购的皮革,但是2015年开始采购的皮革原料也陆续到达。此外,我们还能够从古巴的制革厂采购一些皮革。
2015年Combell计划生产540万双鞋,包括为该国安全部队制造的靴子以及为孩子生产的芭蕾舞平底鞋和学生鞋。Collera表示对于Combell完成目标很有信心。她解释道,古巴的制革厂不能满足Combell的需求,所以进口皮革成为必要。
她还表示公司2015年还没有出口计划,但是2016年可能会有所变化,同时也是Combell想要进军的方向。
相关链接:
辛集国际皮革城被视作辛集皮革业发展的晴雨表,1150家制衣生产企业中有800多家在这里设有行销展示店面。“销售额突破60亿元,同比增长两成还多。”近日,辛集国际皮革城副总经理田英申拿着刚出炉的年度财务报表,连连慨叹:“先忧后喜,‘小年’走出‘小牛’行情,这一年过得可真惊心动魄。”
在田英申看来,去年10月是辛集皮革业企稳向上的时间拐点。
“去年夏天,我们去欧洲考察了一圈,发现国外市场依然愁云惨淡,这让我们愈发没有信心。生产商一旦经营惨淡,靠收取租金支撑的皮革城也将难以为继。”如何应对发展“小年”?在综合分析搜集到的各类信息后,一场摆脱困境的商战悄然打响。
在传统的冬季销售旺季到来之前,生产商就做足了准备:在原有皮衣、尼克服基础上开发出皮羽绒服、裘服、毛革一体服等产品;在产品款式上,由传统款式向特色时尚转变;在产品定位上,高中低档一应俱全,力求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
辛集国际皮革城也在吸引客流上开动脑筋。“去年10月,我们与国内86家旅行社展开合作,充分发掘皮革城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潜力,全力发展休闲购物游。”于是,在各地旅行社的组织下,一辆辆满载游客的大巴车将北京、天津、山东、江苏等地的游客送往辛集,最多的一天,皮革城接待了200辆大巴车。
县及县以下市场,是皮革城着力开拓的又一重点。“我们曾连续15天对来自不同县域的游客购物情况进行了调查。过去一些农村消费者来了就是买些手套、拖鞋之类的便宜货,现在不同了,一辆大巴车45个人,最多的时候买走30多件貂皮大衣,这大概就是50万元。”为此,皮革城和旅行社增加发车地点,将班车直接开到县城,目前省内除张家口、秦皇岛外,都实现了覆盖。
一车车游客带来的是滚滚财源。据统计,在皮革城全年总共320万人次客流中,190万人次是由各旅行社运送来的。
河北名花皮业有限公司是去年皮革城的销售大户,6家店面分别销售皮具、箱包、裘皮皮衣。2月10日中午,名花裘皮皮衣店里人来人往,10多个导购员忙得不亦乐乎,连午饭都没空吃。亲自上阵帮助接待顾客的公司总经理李占生说:“‘小年’里有大收获,全年销量同比增加20%。”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