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度被看做是外资第一店的百盛集团,如今的状况却并不好。1994年就进军中国零售市场的百盛百货曾在中国发展迅速,也建立了较高的口碑。但,如今看到的却是大面积关店消息。
面对这种状况,百盛创始人、马来西亚金狮集团执行董事长钟廷森显然也坐不住了,他曾表示,“我们会把品牌合理地分配给网购和实体店渠道。”在钟廷森看来,百盛一直有网购渠道的规划,但遗憾的是目前公司对于品牌资源的掌控有限,还并未大举涉猎。
除了构建网购渠道鲜有进展外,百盛集团还试图通过发展餐饮业务来留住顾客,2015年1月份,百盛集团宣布已通过全资附属公司百盛商业有限公司就成立合资公司与马来西亚餐饮品牌AUM订立合资合同,在中国发展餐饮业务。
有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百盛集团业绩不佳,客流量下降,模式一成不变等问题一直就存在,在国内大部分传统百货纷纷开始向购物中心转型及搭建属于自己的网络商城时,却一直未见到百盛有何改变。甚至建立百盛网上商城拖到2012年9月份,才上线。彼时百盛电商负责人声称百盛网不会烧钱,也不会大力做推广。
对于百盛的一系列转型动作,杜岩宏认为,百盛的互联网转型似乎并不明显,也没有明确的目标。而百盛转型餐饮业,意图发展餐饮业来吸引并留住消费者,但是仅有实体餐饮业而不积极向线上拓展,开拓新的营销渠道,很难改善当前的面貌,也难以真正实现互联网思维的转型。
相关链接:
缘何那么多零售巨头都遭遇利润下滑甚至亏损的窘局?
世邦魏理仕24日发布的《全球零售商活跃度调查》中调查了零售商在2015年全球扩张中最大的担忧,47%的回答是成本的上升和低迷的经济预期,只有1%的回答是国外直接投资以及2%为物流网络匮乏。
因此成本高企是实体业者第一个无法规避的问题。记者采访了解到,尽管华润系有自身的地产项目优势,但对于大部分超市或百货类的零售业者而言,租赁是最主要的方式,即便是华润系的零售店,其中也有相当比例是租赁店。“这几年正好到了10年期的租约到期阶段,很多项目的租金都要上涨,这是无法避免的问题,你要看新店也好,要续约老店也好,都需要支付数倍于多年前的开店成本。”长期从事大型零售业的沈先生告诉记者。
而大环境的走低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比如王府井百货指出其去年营业收入的下降主要受到宏观环境以及相关政策的影响。世邦魏理仕的《全球零售商活跃度调查》也显示,在经济前景不明朗地区,零售商对扩张还稍显犹豫,在亚太区有大规模扩张计划的零售商(开设40家以上门店)的比例缩减至5%。
此外,高层的变动和财务拖累是部分公司利润受挫的原因。比如卜蜂莲花高管更迭比较频繁,2012年,卜蜂莲花迎来重大人事调整,沃尔玛前高管陈耀昌出任卜蜂莲花CEO。加速开店,但陈耀昌的扩张策略还未阻止业绩的衰退,其职位就被调整。华润创业表示,其去年利润下滑主要受收购Tesco乐购影响,集团管理层预期Tesco的合资公司于未来三至五年可达收支平衡。
当然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电商的冲击。广州友谊表示,去年网络零售对市场份额的分流明显,传统零售行业整体增长进一步放缓,多重困难与挑战交织。而王府井百货则直言,互联网零售和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对该公司以及行业的收入增长造成一定影响。华润创业认为,来自电商行业的竞争对盈利造成了冲击,影响零售业务同店销售同比下降了2.6%。
诸多挑战之下,实体零售业者的利润堪忧。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