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曾经对中国人的美学产生冲击。今天,许多设计师回过头来想:我干嘛老跟着别人走?传统文化被重新拾起。浮躁了多年后,传统成为一种精神的回归,让心灵重归平静。
而服装,正是这种思潮的外在表达。
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把自己的品牌理念,向“禅”“道”“素”“宁静”之类的古典意境靠拢。不过,有些或许是真的找到了灵魂,而有些却只是在跟风。
时尚界人士甚至说起了风凉话:“棉麻丝拼接混搭,这些不都是老外十年前就玩过的东西么?”
俞湘琦这儿,时不时也有设计师来询问她,该怎么设计受市场欢迎的中式服装。
“一方面,中式服装开始有市场了,但另一方面,一些设计师并没有找到消费者埋单的点。”每次,俞湘琦都会先反问这些设计师一个问题——“你想导入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服装,是生活的表达。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审美观,发自内心对生活的需要,最终化为外在的服装。
有一次,一位客户拿来一款面料给俞湘琦,小心翼翼地问:“能不能拿这个定做日常穿的旗袍?”俞湘琦一看,这就是普通的衬衣面料,但她很高兴地接口说:“这有什么不可以!谁规定旗袍不能做成‘衬衣款’!”
她甚至试想,这位客户穿着这件衬衣旗袍,外面披件针织衫,去超市,或者去逛街,本身就是一道风景。
“服装是生活化的。设计的最高境界,不是衣服本身有多美,而是让穿的人更美。”俞湘琦反问,“一个穿着重绣旗袍的人,却满口粗话,这样的人会美吗?”
对于当今的“新中式”热,俞湘琦觉得必须有些冷静的思考。
“过去的上海人,崇洋不媚外。任何外来文化到了上海,都会有所变革创新。”俞湘琦说,“上海人把本土生活,与外来文化结合,诞生了海派文化。它骨子里,还是上海本地的东西。如今的‘新中式’,需要的也是这种文化自信。别以为复古,国际上就会认可你。”
所以,即使中国的设计界,正在津津乐道于传统元素的“回归”,但俞湘琦却认为,我们最缺乏的是“美学教育”,或者说是“对生活方式的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是在骨子里的,在于真、善、美。”俞湘琦说,如果人的内心缺乏传统美,生活方式脱离真善美,那么外在的衣服,显露的尽是破绽,而非美丽。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