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部令公告 > 高压严打为何难以禁绝“洋垃圾”?

高压严打为何难以禁绝“洋垃圾”?

陆丰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要继续铁腕整治,对非法经营加工旧服装行为及“保护伞”发现一宗查处一宗、绝不姑息,同时要集中力量“堵源截流”,争取实现“标本兼治”。

  据陆丰当地打私部门负责人介绍,由于大量“洋垃圾”服装并不从当地入境,所以执法部门只能在陆路通道设卡查处,“但往往只能抓住司机,货主得到风声早就跑了,甚至有些是境外遥控的。”记者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查阅的公开资料发现,从2013年至今年初,因非法处置“洋垃圾”而在陆丰获刑的3人全部为货车司机或摩托车司机,已公开的判决书中没有其他违法人员受到刑法制裁的记录。

  在流通环节缺少执法依据,是阻击“洋垃圾”服装的另一个难点所在。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固体废物,境外旧服装流入我国之后并不用于提炼原材料或循环再利用,而是直接进入流通销售环节,过程中对环境和群众健康不造成显性威胁。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禁止经营二手服装,一旦“洋垃圾”旧服装非法入境,对这些旧服装市场的清理往往缺少执法依据,威慑力不足。

  陆丰市、南昌市西湖区等地工商部门介绍,目前对这类旧服装市场的清理只能适用工商行政或城管的相关法规,主要处罚依据为无照经营或违建,处罚手段多为查扣货物或罚款。“说侵害消费者权益往往缺乏权威的鉴定结论,说商标侵权也不恰当。”同时,碍于这些“三合一”门店多是本地民居,执法部门将其查封或贸然入户清缴也缺乏法律支撑。类似的执法困境,在各地旧服装零售市场普遍存在。

  碣石镇一名旧服装经营者向记者透露,一家“三合一”门店的租金一年两万元左右,“全年下来一家店可以挣十几万元”。一方面是行政处罚威慑力不足,另一方面是高额经济利益的诱惑,导致这些“洋垃圾”旧服装门店始终难以被连根拔除。

  据汕尾海关统计,仅碣石镇一地经营旧服装的门店数量就超过2000间。据陆丰市打私和工商等部门的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4年,当地共清理“三合一”门店近2000间次,拆除棚寮158间、仓库13间,累计收缴旧服装4500多吨。

  据海关工作人员和群众反映,非法经营旧服装链条上如今仍或明或暗存在“保护伞”,其屡禁不绝也与打击过程中态度不坚决、立场不坚定、措施不得力有关。

  在记者暗访过程中,一些仓库货主和门店经营者曾一再表示,做旧服装生意不需要担心,“我们做几十年了都没出过事”,“打私和工商查到大仓库就伸手要钱,所以都从镇上搬到附近村里了”。

  海关等部门负责人建议,在查处非法经营旧服装案件的同时,要进一步深挖干部队伍中的权钱交易、渎职失职等违法犯罪行为。陆丰市打私办表示,从2013年至今,该市已有4名科级干部因打击境外旧服装不力而受到问责免职,其中包括碣石镇原书记和镇长。

  陆丰不少基层干部坦言,非法加工经营旧服装涉及面广,参与人员较多,而一些参与者法治观念淡薄,打击整治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在高压打击之余还需考虑多措并举,标本兼治。除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跨省市联动整治,建立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净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外,还需要积极引导当地群众转产转业。当地政府只有尽快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公众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这条存在多年的灰色产业链才能真正被切断。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