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消费者选择在购物网站上选购服装,品种丰富,价格比实体店实惠是主要原因,尤其是一些款式新颖的进口服装,也很受欢迎。针对网购进口服装的质量,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近日进行了监督抽查,结果却很不乐观。
这次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首次探索采用网络购买样品的方式对网络销售的进口产品实施监督抽查,主要针对销售面广、有具体的经营公司、产品显示确为进口的服装进行监督抽查,一共抽查了16批进口服装。
据了解,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主要的电商平台上随机选取了销量比较大的,信誉比较好的商家,抽取了韩国进口的女士裙装。所有样品都被送到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了检测。
检测结果表明,一批样品有毒有害物质甲醛超标,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九批产品纤维含量不合格,没有如实标注面料的成分,存在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另外,16批次样品的标识都不符合我国强制性标准要求,也就是说,这次抽查结果合格率为零。
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已经将结果向电商平台进行了通报,国家质检总局已经在浙江建立了跨境电子商务风险监测点,下一步将加强对网上销售的进口产品的质量抽查力度。
相关链接:
记者在温州市工商局获悉,依据“年度全市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计划”,温州市工商局于2014年第四季度开展流通领域皮革质量专项抽查。据悉,此次检验范围覆盖鹿城、平阳等县市,共抽样检查12家单位经销的41批次皮革,根据抽查结果显示,41批次皮革,20批次不合格,21批次合格,合格率为51.22%。
根据此次抽查发现的问题显示,不合格项目共有4项,分别为,“断裂伸长率”、“厚度极限偏差”、“表面颜色牢度”、“摩擦色牢度”。在不合格名单中,导报记者看到,不合格产品主要集中于人造革、PU革及合成革。如温州龙湾融汇皮饰加工厂、龙湾区国泰合成革有限公司、福建东胜革业有限公司、隆上超纤有限公司、福建吉兴合成革有限公司及浙江锦尚合成革有限公司生产加工的部分产品。
据业内人士分析,人造革的生产工艺包括基布处理、胶料制备、涂覆、贴合、凝胶化、表面处理、压花、冷却、卷取等工序。厚度极限偏差、断裂伸长率,主要是指人造革的物理性能达不到标准规定要求。造成人造革的物理性能不合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部分企业没有对基布进行原材料进厂检验,致使不合格的基布被大量使用,是造成其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规定负荷伸长率不合格,主要是指成品皮革的物理性能达不到标准规定要求,皮革的裸皮质量不好、生产工艺控制不当,都会影响成品皮革的物理性能,导致产品整体质量不合格。
此外,摩擦色牢度、表面颜色牢度不合格与皮革或者人造革染色时所用的染料和整理时所用的涂饰剂的性能,及染整前后的工艺有关。
对此,温州市工商局提醒广大消费者,目前工商部门已责令相关经销单位停止销售问题产品。消费者如发现销售单位销售上述不合格商品,请及时拨打工商部门12315热线举报或反映。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