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销商的客户一般是当地各类零售店,但现实趋势是这类客户要么厂方直营,要么受KA卖场的冲击,生意日渐萧条。那有没有特别的销售渠道,只服务于特定的客户,有足够的销量而厂家的销售力量又难以顾及的呢?
在快速消费品产业,校园经销商、餐饮渠道经销商、娱乐场所经销商、(铁路、汽车站等)交通渠道经销商、福利团购经销商等特殊专业渠道的经销商就拥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在face-face以组织为销售对象的产业里,如软件、办公用品等,有政府、教育、金融、电信等特殊背景的经销商就备受厂家的欢迎。
作为专业渠道经销商的优点很明显:与专业客户关系密切,厂家难以过河拆桥,有稳定的销量。但缺点也明显:没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很难进入这些专业渠道;为维护客情,一般需要昂贵的交际等经营费用;经销商的产品价格透明度要低,毛利要高,否则企业的利润难有保障。
在当地拥有良好的社会关系是一种难以模仿的核心资源,普通厂家的销售人员很难建立。如果传统经销商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并注意维护,专注成为特定的专业渠道销售商,必将成为特定产品厂家追逐的对象。
经销商与零售商同属于流通产业,经营管理有许多共性,如注重成本控制、库存管理等。一些奋发图强的经销商一旦完成了原有的资本积累,比较容易的战略转型即前向一体化――自己投资开零售专业店,当然也包括在淘宝天猫、京东商城等平台上开店。家电连锁巨头苏宁、国美等本就是家电经销商出身,浙江、广东等许多县市的超市幕后老板是当地日化、食品类的经销商。
淘宝天猫许多旗舰店也由各地经销商负责运营。经销商投资专业店有商品供应充足、商品毛利较高、成本和库存管理经验共享等优势,但同时可能因为选址的失误(选址是零售业态成功关键中的关键,网络零售店例外),忽视店内购物氛围的营造(习惯于在简单环境中办公的经销商往往不太重视店内的环境设计)以及日常营运管理不专业等因素影响,前向转型看似简单,实则蕴藏着不少风险。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