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营企业里作财务管理,沟通的主要对象是谁?眼睛向上看——老板。否则,你工作做得再好,老板不知道也白搭,不是叫你投机取巧,只是做了事让老板知道。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民营企业提供了最多的就业岗位,财务人员想进大型外资企业、垄断国企的不少,但真正能够进去的不多。大多数财务人员还是在混迹在民企中,山不过来,你就过去吧!既然没法改变这样的既定事实,那就得学会适应。
民营企业的老板有一成是做财务出身的就不错了,绝大多数是做销售的,要的是业务量,别指望老板会把财务的位置摆得比销售还正。但是大多数老板还是知道财务的重要性的。所以,跟老板沟通,重在将专业的技术术语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别搞得太繁琐。专业性强的东西,说过的话老板听是听了,一转身就可能忘了,他很难记住。怎么办,重复!但要注意技巧,别让老板觉得你像个怨妇似的。
特别注意沟通的场合,尽量找老板心情好时,去汇报那些听起来丧气的财务问题;八小时以外的沟通,效果可能比工作汇报更好!民营企业老板是不分作息时间的,他可以上午10点才到办公室,你不能。他可以提前下班,你不能。所以,你如果能在下班后和他在一起谈工作,他认为这人很敬业,更愿意听取你的意见。
光说不做是假把式。做财务管理的,必须得扎扎实实地在公司里做一、两件事,比如说:你推行预算管理,办公费同比减少了;你将集团内部乱如麻的往来账对清楚了;你将账上的钱做个理财方案,一年利息多出了1、2万等。这种事并不太难,做出一件后,可以让别人对你有一种迷信权威的信任感,特别是对那种不懂财务的门外汉。可惜,我们的财务人员总喜欢在账务方面一味的精确,花了时间精力却得不到肯定。有了信任感,沟通更容易水到渠成。
相关链接:
企业建立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既要以《会计法》、《公司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又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便于企业有效加强内部监管,防范经营风险,增加企业效益。具体地讲,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的建立要符合以下原则。
合法性原则。企业必须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准绳,在合法范围内,制订本企业切实可行的财务内控制度体系,这是企业建立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的基础。
整体性原则。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必须充分涉及到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各个方面的控制,它既要符合企业的长期规划,又要注重企业的短期目标,还要与企业的其他内控制度相互协调。因此,在建立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时应把握全局,注重企业的整体实施效果。
针对性原则。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的建立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针对企业容易出现错误的细节,制订切实有效的财务内控制度,对各个环节和细节加以有效控制,以提高企业的财务会计水平。
一贯性原则。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必须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不能朝令夕改,否则就无法贯彻执行。
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外部的适应性,也就是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体系要适应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产业的发展和对企业竞争对手机制的适应;另一方面是对企业内部的适应,也就是要适应企业本身的战略规划、发展规模和企业现状。企业应把握这两个方面,构建适时适用的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推动企业财务会计水平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适用性原则。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应便于各部门和职工实际运用,也就是说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操作性要强,要切实可行,这是制订财务内控体系的一个关键点。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的适应性可概括为“内容规范、易于理解、便于操作”。
发展性原则。制订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要充分考虑宏观政策和企业的发展,密切洞察竞争者的动向,制定出具有发展性或未来着眼点的规章制度。企业财务管理办法内控制度体系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制度,能促进企业财务会计水平的提高。为此,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不断健全财务内控制度体系。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