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经济没有崩溃,金融市场将普遍复苏。
对金融板块的打击与更严格的资本及流动性要求一起,将损及银行在金融市场受到冲击时作为缓冲器的角色。各银行可能变得不愿准予赊欠,举例来说,料不大可能通过购股权发行来发行股票,将在本质上导致证券短缺。
这些因素增加了下轮危机导致市场波动性加剧的可能,伴随着估值迅速下跌,即使是在流动性非常充裕的市场。近期国债及货币市场的波动就是警示信号。
但也存在好消息,下轮金融危机中,银行将不是主要受害者。尽管由于严格的规管,各银行在金融海啸中可能无法扮演减震器的角色,但总体来看,比以往更安全,也更强劲。
10月15日国债市场大幅波动40点就是警示信号之一,尽管这是“史无前例”且“约每30亿年出现一次”,但仍为市场相对容易地消化,且无人受到大幅冲击。
不过这发生在投资者们仍认为相对良好的环境中。若其发生在艰难环境下,可能有更糟糕的后果。这也是清算的问题所在。金融危机以来,金融交易中双向的清算一直在全球市场中起到风险经理的作用。不过也可能加剧下一场危机。
清算是件好的事情,不过若在下轮危机中是失败点的话,情况将不是如此。谨记清算调整风险,而非一定消除风险是重要的。
相关链接:
新三板的发展与壮大,首先需要避免三大“硬伤”的出现。新三板公司融资,建议采取创业板的小额快速融资机制。对于违规违法行为,应大幅提高违规成本。像在华恒生物出现的超高价报单的“中山帮”四个账户,仅仅限制其交易3个月是远远不够的。与此同时,建议建立新三板投资者保护制度,任何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都应受到严惩。
其次,降低投资者参与门槛。目前新三板500万元的门槛无疑太高。太高的门槛明显不利于更多投资者的进入,也不利于新三板公司的合理定价,反而有利于别有用心者操纵股价,进而损害整个市场的利益。而降低门槛后,随着参与者的增加,将进一步促进新三板的发展,也将明显有利于从目前的做市转让、协议转让向今后的竞价交易过渡。毫无疑问,竞价交易才是新三板股份转让的最佳方式。
其三,建立新三板涨跌停板制度。秋乐种业4月2日暴跌99.89%,4月3日即飙涨854倍的故事也只能出现在新三板中,也凸显出没有涨跌停板制度的风险与弊端。规范新三板交易行为,须从建立涨跌停板制度做起,建议新三板涨跌停板幅度应限定在50%以内。此外,新三板的信息披露方式等都应向沪深市场看齐。在新三板受到资金追捧的背后,为了防患于未然,监管部门应该采取切实措施,以避免新三板重走A股“老路”。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