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机器,可以实现数万次的智能排版运算,对于这台设备的价格和熟练工的工资相比,还是一个需要等待商讨的问题。这款皮革智能裁剪机器人到底适用不适用呢?
身处全球最大鞋业生产基地,往往会迫使东莞企业去研发更贴紧生产需要的智能化机器。为了让自己的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经过多年与一线制鞋工厂的磨合,自主研发的皮革智能裁剪机器人可使一张皮革的利用率提高到89%。这点事人工不能做到的。
最大化利用皮料
一块不规整的天然皮料,要通过爱玛数控的智能裁剪机器人变为平滑的鞋面,先要经过数据扫描,让传统的纸质鞋板变为CAD文件,也就是传统纸板的电子版本。而传统制鞋,纸板需要用手工画样。皮料的裁剪无非有两种方法,一是用纸板比对,用剪刀剪出。二是用刀模裁断。显然,手剪皮料,精确度差。假如说,一个熟练工人一天完成的工作量为1000个纸板,那这个工人工作量将非常大。倘若用刀模裁断,每一款新设计出来的鞋,都有不同的鞋样,假如某一款鞋子没有了订单,那花费上千元开出的刀模就变得毫无用处。可以看出,不论是纸板还是刀模,对人力要求都很高。用电子版的好处是,不同的纸板可以用数据扫描仪或用光标描画。
在实体纸板数字化后,为更关键的工序进行了铺垫。扫描后形成的CAD文档,会被传送给真正发挥切割功能的机器人,位于机器人上方有一个千万级像素的高清数码相机,会识别天然皮料本身所携带的瑕疵点,然后将CAD文件在皮料上进行排版运算,最终排版是经过几万次运算后得出的最优利用方案。
通过投影技术,CAD图形就在皮料上映出了形状,这些形状见缝插针,充分利用皮料。该机器人最为精妙的地方是在对瑕疵点的处理,原始皮料的瑕疵点都恰好落在了车缝处,或者被包起来的帮脚位置。
6分钟实现智能切割
最佳利用率排版一出炉,会立刻传送到实施切割的地带。两个灵活机械手臂发出机器人运转时特有的声效,采用左右同时开工的节奏,末端处锋利的刀头开始按照发出的指令对皮料进行流畅地切割,一个个制鞋皮面就这样应声而出。
通常来说,一个熟练工人工作6年,在这样一块皮料上只能排到10双鞋的版,而一个新手就只能排8.5双,用时通常需要五六个工人耗费一个小时左右。但是采用人工往往导致这样一种情况发生:保证了速度却保证不了精度,保证了利用率但保证不了速度。所以,采用人工切割想要达到裁剪机器人的精度,可能耗时更长。
爱玛数控的这台机器人,智能排版只需3分钟左右,且可以实现一边排版一边切割。总体算下来,2个人操作机器,只需要6分钟就可以切割完一块原始皮料,可以代替五六个工人的工作量。时间短,且品质好,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据悉,整个机器人售价在60万元,国内外已有300多家客户主动找到爱玛数控要求订购。“即使熟工流失,再招进一个仅有3个月经验的新工,有这台机器人,结果都是一样的。”爱玛数控总裁王国权说,这种切割的概念在国外还没有形成,因为在中国鞋业发达,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需求,也使得中国的企业更容易研发这种机器人。
世界服装鞋帽网的小编认为,即使机器这么能干,最不可信的一点就是机器的维修问题,人生病可以去医治,但是设备坏了是不是可以把售后服务做的很好呢,还有一款设备的使用年限,以及可以实际使用的年限也是问题。昂贵的设备小企业是不敢尝试的,资金就是问题,不过这方面开始面向租赁,小编觉得也是不错的选择。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