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人民币国际化取得很大进展,各项制度安排有“水到渠成”之势。
一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有望年内实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年年会上说,中国4年前就提出加快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2015年是“十二五”最后一年,将通过各方面改革努力推进这一目标的实现。
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司长王允贵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直接投资项下外汇管理行政许可已基本取消。现在85%的资本项目都实现了可兑换,可以说,在实现可兑换路程上只剩下“最后一公里”。
目前,境外资金主要通过QFII、RQFII及沪港通渠道流入A股。今年,在资本项目可兑换提速背景下,相关制度将继续完善以便利境外资金流入。这包括QFII、RQFII额度不断放宽并有可能取消,以及沪港通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深港通的开启。
3月,QFII额度上限被突破。此前外汇局规定,单家QFII申请投资额度每次不得低于等值5000万美元,累计不得高于等值10亿美元。2012年12月,外汇局放松对QFII额度限制,规定主权基金、央行及货币当局等机构投资额度上限可超过等值10亿美元。3月26日,外汇局数据显示富达基金(香港)有限公司于3月26日获12亿美元的QFII投资额度。
外汇局日前发布通知,对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实行意愿结汇管理。通知自6月1日起实施。这意味着外企将全面告别“支付结汇制”,可自由选择资本金结汇时机。这也意味着直接投资项下可兑换程度进一步扩大。
二是人民币加入SDR渐行渐近。SDR是IMF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同时作为一种名义货币单位用来计量IMF成员国所获分配的份额。目前SDR货币篮子中包括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四种货币。5月,IMF董事会将就中国有关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的诉求进行初步讨论;秋季,IMF董事会将对SDR货币篮子构成进行五年一次的评估;预计11月,IMF董事会将就人民币是否纳入作出决定。
三是A股积极备战纳入MSCI指数。吸引境外中长资金投资A股,有利于优化A股投资者结构,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一贯政策。推动A股纳入国际著名指数,将有效扩大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影响,推动境外长期机构投资者投资A股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A股成功加入国际指数,跟踪全球指数和地区性指数的资产管理者和ETF基金将大量配置A股。有机构发布报告称,若A股被纳入MSCI指数,理论上对A股的配置资金将超过2万亿美元。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