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实行的“目标价格”补贴制度,有利于棉农种植和纺织业的稳定发展,虽然植棉成本在上涨,但补贴不能追着成本走,而是通过下调补贴额度来倒逼种植成本。
2015年4月7日晚,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了2015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水平为每吨19100元,较去年低700元/吨。此目标价格在春耕备播时节发布,旨在稳定棉农植棉信心,有利于棉农种植和纺织业的稳定发展,那么此目标价格对棉副市场有哪些影响呢?
一、新疆地区棉籽供应将保持稳定态势
2015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下调700元/吨,核算到对棉农的补贴水准上来,似乎并无太大影响。折合到籽棉价格,棉农收益将减少0.3元/公斤左右,而每公斤的纯收益依然能够保持在1元钱以上。据中国棉花信息网了解,新疆兵团及地方植棉户核算植棉成本时,在植棉收益降幅不大的情况下,其种植意向下降幅度有限。新疆是我国棉花的主产区,目前年产量占全国的半壁江山。新疆当地植棉意向的稳定,将使棉籽供应趋于稳定,内地以及新疆当地的棉副加工企业将有足够的原料供应。
二、棉籽质量将得到提升
国家在目标价格设立之初,就给了实施目标价格的一个大前提,即根据棉花种植成本来计算能够保障棉农的适当利益。随着植棉成本的上升,2015年目标价格却下降了。由此可知,此次制定19100元/吨的价格时,国家权衡了各方面因素。虽然植棉成本在上涨,但补贴不能追着成本走,而是通过下调补贴额度来倒逼种植成本。即国家不能因为棉花种植成本高,就提高补贴额度,而是要想办法从其他方面去降低植棉成本,优化棉花种植结构。由此改变棉农的种植、管理观念以提高棉花品质,而非一味的追求单产和衣分。棉花质量提高,棉籽质量相应提高,产出率将随之增加。
三、短绒质量提升 价格有冲高可能
2012/13、2013/14连续两年敞开、不限量收储使新疆棉花品质较大幅度下降,“三丝”、杂质、长度短、马值大等问题比比皆是。而2015年实行的“目标价格”补贴制度,让棉花企业直接同下游客户对接,棉花加工企业一方面要提高皮棉加工品质,严控“三级”,短绒质量也有所提升。随着棉浆粕市场不断萎缩,质量较好的精制棉级棉短绒需求比例进一步上升,新疆短绒质量提高。质量差、价格较低的短绒比例逐渐萎缩,轧花厂、棉副加工企业附加值相应提高。
四、棉花托市 棉副行情整体下跌风险降低
2015年新疆目标价格下发后,市场人士对于棉花价格的预期也逐渐明朗,4-5月份棉花稳定的可能性较大,给棉副市场带来些许支撑,预计棉副市场参与度将进一步上升。
综上所述,2015年新疆目标价格的发布,对棉副市场整体来讲利好居多。5月份后,棉副市场即将迎来供应淡季,青黄不接情况下,借目标价格“春风”,棉副产品后市行情可期。
来源:中国棉花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