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年前快时尚巨头进入中国市场之时,其大店模式就颇受本土服装关注和模仿,但许多品牌开出的大店远未达到国外快时尚大店的销售水平。很多企业开了大店,却被单一的品牌品类、单调的款式以及高昂的店铺成本等因素而拖垮。而今的迹象表明,“关店潮”中仍有服装企业把大店模式作为渠道整合的一个模式,其中有业绩上升的,也有业绩下滑的,有休闲服装、有鞋服、有男装、有运动服饰……可以说企业种类各异,状态不一。
观察发现,这一阶段的大店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很多企业计划开出的大店,是相对于原来的效率低下、盈利不佳、面积较小的店铺来说的,是一种相对的“大”,不是为大而大。
二是在消费群向购物中心迁移的趋势下,服装企业在占领优质购物中心店铺资源的同时,店铺面积自然需要较大,才能满足消费者一站式、一体化的购物体验,提高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三是采取大店模式的服装企业,一般是正在发展多品牌多品类的企业,丰富的品牌和品类才能撑起一个大店的骨架,留得住消费者,实质上是品牌集合店的表现形式,这也迎合了我们所说的服装企业“圈”品牌“圈”人(粉丝)的趋势。
四是在线上线下渠道一体化、移动渠道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要推进所谓的“O2O”全渠道策略,大店所具有的体验性是一种天然的优势。全渠道不仅仅是线上线下渠道连接在一起,关键是要给提供消费者完整、一体、无缝的消费体验,这需要实体店铺在氛围、服务、技术、产品等软硬件方面提供更大的空间和选择。
五是大店模式体现出一些服装企业从品牌商向渠道商转变的趋势。在不断丰富自身的品牌和产品线的同时,也代理和引入其他的品牌和品类,试图打造一个立体、复合、高效的渠道结构和平台,来增强对渠道的控制力。
可以预见,服装企业在历经关店潮、去库存等行业优化调整阶段之后,对于“大店模式”将采取更为务实的态度,可称之为“新”大店模式。在行业转型和调整的时期,服装企业应在合适的阶段采取适合自身发展情况的渠道策略,提高渠道质量,而不在于开了几个大店,大店占比多少。服装品牌根据自身状况出发,采取不同的渠道整合策略。其中,精简店铺数量,增开集合店、体验店、在购物中心开大店成为其中一种趋势。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