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成为继伦敦、卢森堡、新加坡和香港之后,最具吸引力的离岸人民币中心。
经济学家智库调查了150位跨国企业高管,其中一半以上人数的高管把使用人民币的原因归结于人民币在中国大陆以外的低成本优势。
该调查还称,中国倡导的亚投行纳入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将动摇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制。
人民币已经是全球第五大常用货币,目前其交易量仅占全球总量的2.2%,还远低于美元和欧元。
但是今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审议是否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的一篮子货币之中。一旦审议通过,人民币的影响力将被加强。
上述调查称,三分之二的调查对象预计人民币的跨境交易额能在未来五年翻倍。跨国公司的高管在调查中表示,使用人民币让他们能投资中国大陆市场,扩大他们在中国的业务,以及在员工薪水和福利方面有更多灵活性。
不过,跨国企业的高管也有三点担忧:1.对于人民币交易的理解不足;2. 人民币流动性不够;3.监管问题,如中国清算与结算系统延时。
相关链接:
高盛研究报告则认为,由于政府强烈希望提振出口,自3月中旬以来的短暂反弹后,人民币可能再次贬值。这一说法得到了来自政府方面的否认。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明确了中国官方的态度——中国不会加入“货币战”,也不会刻意让人民币贬值,中国一直在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要扩大人民币双向浮动的区间,完善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有管理的汇率制度。
李克强总理强调:“现在人民币总体上处于基本稳定的水平。我不希望看到人民币继续贬值,因为我们不能靠贬值来刺激出口,不注重扩大内需,中国的经济结构很难得到调整。企业不能仅仅靠或者主要靠人民币贬值来增加出口量,而是应该练chr(34)内功chr(34),使自己的产品技术创新,质量有大的提升;另外,我们也希望主要经济体加强宏观政策协调,我们不愿意看见货币竞相贬值的状态出现,那会出现货币大战,逼着人民币贬值,我觉得这对世界金融体系不是个好结果。最后可能导致贸易保护主义,阻碍全球化进程,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当前,不少经济学家对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预测为年底1美元兑人民币6.2至6.35元左右。
3月下旬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运行总体稳定,中间价波动于1美元兑人民币6.13至6.15 元之间,即期价波动于6.19至6.22元区间。分析人士指出,经历了人民币去年先贬后升、总体持稳之后,市场上对于人民币的预期逐渐趋于均衡,不会长期单边升值或单边贬值已成为市场共识;中短期而言,尽管美元走强、国内经济下滑令人民币依旧承压,但考虑到境内外利差吸引力犹存、人民币国际化需求等因素,预计人民币汇率将保持宽幅波动运行。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