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人事劳资 > 避免“自愿加班”定员定额是关键

避免“自愿加班”定员定额是关键

信息时代诞生了许多新兴岗位,不像过去工业时代制造业考核标准那么容易量化,国家和行业应开展劳动定额标准化建设等相关工作,为新兴岗位“定员定额”,不让年轻职场人暴露在保障休息权的真空地带。

  在微信朋友圈,我们经常能看到有人凌晨分享打车券,或者晒加班照。是什么原因让职场人这么拼?深圳猝死IT男张斌的妻子闫女士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张斌事件看似偶然却隐含着必然,公司利用了整个年轻群体的“责任心与事业心”,最大限度挖掘他们的潜能,最终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劳动调查“你觉得是什么把年轻人逼成永动机?”截至昨日吸引1712位网友参与,结果显示,仅有27.1%的受访者选择“不合理的公司加班制度”,其余的都是形形色色自愿加班的原因。

  本报官网发起的第24期劳动调查“你觉得是什么把年轻人逼成永动机”,调查显示,仅有27%的受访者认为“不合理的公司加班制度”是罪魁祸首。

  有45%的受访者表示由于“生活成本压力”,19%的网友认为是“自己梦想的驱使”,另有4%的人选择了“企业狼性文化的熏陶”,2%的人选择了“励志故事的盛行”。也就是说,加班原因为公司硬性制度规定的选择率不足三成。

  本报同时还委托上海辰智咨询在调研吧发起《白领加班原因调查》,共回收1009份有效样本。在“年轻人自愿加班的原因”这一选项中,有44.7%的网友认为是因为整体环境的软性逼迫,仅次于公司“巧妙的薪酬考核办法”。深究哪些行为属于软性逼迫的选项中,上海网友票选结果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身边人的相互比较”“领导认为你能者多劳,不断加压”“所处行业快速迭代,稍不努力就落后”及“办公室的加班氛围”。另外,在“你是否认同企业搞狼性文化”这一选项中,有55%选择不认同,但值得注意的是,有29%的上海网友表示认同。

  在本报官网此项调查评论区,有网友提问:“人们都知道熬夜加班对身体不好,过劳、猝死的例子也屡见不鲜,为何还没有警醒?”有人回应:“都是有梦想,想做事的人”。

  另一位网友回答:“从心理学角度讲,是工作本身激发了年轻人的主观能动性,他们的幸福来源就是这种竞争式的快乐,由竞争界定自己和他人的价值,本着就是想把事情做好的心态,即便没人叫你加班,你还是会自觉去做。”

  但也有网友吐槽公司正是利用年轻人想“拼”的心态。“把2-3个人才做得完的工作交给1个人做,然后说你能力强,如果向领导抱怨,他会说,你要懂得安排时间,管理自己的情绪……如果你死掉了,又会说你不会珍惜自己。”

  而日前猝死的36岁IT男张斌的老婆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也表示,“张斌事件看似偶然却隐含着必然,公司正是利用整个年轻群体的责任心与事业心,最大限度的挖掘他们的潜能,最终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网友也表示她说到了本质,“年轻人拼很正常,但是很多公司利用这个点,以洗脑的方式不断灌输加班思想,所谓的‘床垫文化’就是反面教材。”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