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大多的流言蜚语,或多或少与“利”字挂钩,难以分开,如果你舍弃小“利”或置身“利”外,则可有效回避流言。当然,这里的舍弃是有效舍弃,是以退为进,否则就中了造谣者的圈套,自己也得不偿失。
职场中难免遇到流言蜚语,但是切忌在流言面前暴跳如雷,大吵大闹,那样不仅于事无补,反倒给上司留一个遇事急躁、缺乏沉稳的坏印象。流言决非空穴来风,静下心来寻找一下源头,寻求解决之道。谨记,流言面前保持微笑、冷静对待,要比捶胸顿足泪雨滂沱要好得多。
单枪匹马笑对流言,虽说显示了为人坦荡一面,但毕竟会让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主动出击,寻求支持,争取绝大多数的同盟,才是彻底战胜流言之道。需要指出的是,除了积极主动寻求上级支持外,向下寻求支援也极为重要。上司在流言面前总会以下属意见为参考,下属意见有时会起到一言九鼎之功效。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流言的出笼是否真的与自己哪方面做得不妥有关?如真的是自己哪方面处事不公,为人不仁,乃至做了有悖良心的事,不妨当面认错并改正,求得公众的谅解与支持,让流言降温或熄火。
相关链接:
如今高端人才竞争激烈,在大城市尤其明显。“草莓人”的心态和做法,最受影响的是自身职业发展,因此职场人尤其是职场新人更要摆正心态,尽量不做“草莓人”。要接受自己可能因工作没做好而受到批评;要知道别人未必是排挤自己。
同时要放低姿态、从零做起,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努力改善自己。要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对自己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及社交方面的培训,改善人际关系,还可以看些职场成功学之类的书籍。
即使确实是受到领导冷遇、同事排挤,也要以“见怪不怪”的心态来坦然接受,告诉自己这是进入职场后的“必修课”。遇事要冷静,注意社交技巧,不要动辄辞职。同时学会科学减压,如培养业余爱好,多和朋友交流,多到户外活动。千万不可选择酗酒、暴饮暴食等有害的方式来减压。
“草莓人”多是年轻人,一般是刚刚进入职场或工作两三年的职场新人。“草莓人”从小娇生惯养,成长经历一帆风顺,被家长宠着,由于成绩好也受老师关照,优越感和自信心都比较强。他们年轻时尚,会工作也会享受生活。
职场的这些“草莓人”存在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遇到挫折时抗压能力差。他们很难接受自己刚进入职场时“我什么都不是”的心理暗示。一旦落在人后或受到领导批评、同事冷落,他们的心理很难平衡,往往不能虚心接受批评,认为是领导看不起自己或苛求自己,他们有的出言顶撞,有的甚至辞职了事。专家指出,这种情况在“草莓人”刚刚进入社会的两三年内尤其频繁。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