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招标投标 > 凯泰特纤复合导电纤维产业化项目开工

凯泰特纤复合导电纤维产业化项目开工

凯泰特纤复合导电纤维产业化项目开工,由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投入约1亿元,建立独资子公司,实施“年产3400吨级系列化复合导电纤维产业化”项目。接下来,一起来看一看详细的资讯吧。

  凯泰特纤集中了中纺院一批具有丰富生产、经营新型纤维的优秀人才,并由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投入约1亿元,建立独资子公司,实施“年产3400吨级系列化复合导电纤维产业化”项目。

  凯泰特种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400吨级系列化复合导电纤维产业化项目举办开工仪式。项目占地40多亩,固定资产投资8274.20万元,年平均总产值为21530.60万元,计划建设2年,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4.83年。

  相关链接: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用纺织品的性能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防病毒、防渗透、高阻隔、抗静电、轻量化、超薄舒适、透气性好、无刺激、可降解等成为产品特质。产品由简单的个体卫生用品材料,逐渐发展到医疗用敷料、手术洞单、手术服、手术包、手术缝合线等高技术含量制品。在生产工艺上突破了多头、多组分纺熔复合非织造布设备及工艺技术难题,配合后整理技术,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满足“三抗”性能的手术服、隔离服等高端医用领域。

  但是,在这些可喜的现状背后,行业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产品同质化、参差不齐,企业研发能力总体较弱;缺乏品牌意识和高端产品营销渠道的建立;国家政策法规引导和保障机制缺失;已有产品标准和规范的制订工作缺失、滞后;应用市场开拓困难,本土市场支持不力,资质认证空白;市场准入与临床试验门槛较高。比如在标准方面,目前我国涉及医疗卫生用纺织品的相关标准有66项,其中国标17项、纺织行标(FZ)5项、医卫行标(YY)44项,包含方法标准44项、产品标准19项、卫生标准3项。但是,指标体系不完善,仍有相关标准缺失;分领域制定的标准各有侧重,缺乏完整性;国内生产的高端产品没有标准可依;可植入性纺织品标准空白。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副校长俞建勇指出,我国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需求,将推动我国生物医用纺织材料产品和技术整体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他建议加强政产学研医合作、多学科和技术交叉,加快发展新型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纤维原料体系,突破高端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加工和装备关键技术,加强生物医用纺织材料检测和评价体系建设,优化升级生物医用纺织材料产业体系,加快建立高、中、低端完整的生物医用纺织材料产品体系。

  “我国医用敷料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占据较稳定的市场份额,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具备一定的抗压和承受风险能力。但是,随着欧美日等传统市场的饱和以及国内生产成本的上升,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困难。”李陵申建议,国内市场仍将是医疗卫生用纺织品的重要市场,企业需重视跨部门、行业之间的协调。

  李陵申认为,未来内需是拉动我国医疗卫生用纺织品市场的主要动力,行业内的骨干企业具有规模、成本和市场竞争优势,且已有一些企业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比如,由稳健医疗集团推出的全棉水刺无纺布,为医院提供了术前准备、术中防护、术后护理全过程的完整手术防护解决方案。该技术2005年由稳健集团自主研发成功,已在中国、美国、欧盟、日本、巴西、印度等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得专利证书。

  如何实现更多的产业创新?李陵申建议,应加强基础研究和跨学科交流:设立高端医疗卫生用纺织品重大专项,从纤维材料、加工技术到医学工程,开展基础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加强跨部门间的协调,在产品标准、使用规范、研发与生产应用等方面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推动机制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制定不同的分级指标和使用建议,引导企业按照相应标准进行研发、生产,促进良性循环;加强准入管理:加强流通环节的资格认证和质量监督,流通机构要对产品进行必要的检测和生产监督。

  与会专家认为,医疗卫生用纺织品未来将朝向可降解、复合化、功能化、微创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各类新型高技术纤维原材料,如新型生物基纤维、聚合物纳米纤维基生物医用材料、功能纤维材料的优化设计开发;纺织加工技术与生物、材料、信息、纳米等高新技术全方位的交叉融合,包括新一代生物材料设计与合成、纳米生物材料及软纳米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和材料复合技术、组织工程技术构建人造器官等;医用纺织品的生物功能化与生物智能化,如可随着人体微环境变化而具有响应性、组织再生功能和分子识辨功能等,是创新的焦点。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