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我国民间早已流传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说法。姜味辛、性微温、无毒,姜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化学成分达到200多种。它含有姜酚、黄酮类、醇类、烯类、多种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等成分,姜的独特辣味和香味对人体防治某些疾病和促进健康起到药用的作用。
一、姜的药用作用
1、姜可抑制胆结石形成
日本专家研究发现,姜中所含的姜酚成分能抑制前列素的合成,并且有很强的利胆作用。姜酚能抑制前列素的合成,能相对减少胆汁中黏蛋白的形成,从而抑制胆结石的形成。所以胆结石和胆囊炎患者,宜多吃姜、姜茶、姜糖片等。
2、姜可防治感冒
中医认为姜可以“发汗解暑散寒”,适宜伤风感冒、全身酸疼、咳嗽吐白色黏痰者食用。民间曾流传“三片生姜一根葱,不怕感冒和伤风”的说法。姜所以能“发汗解表散寒”,是因为姜中所含的姜辣素对心脏和血管都有刺激作用,使心脏跳动加快,血管扩张,血液流动加快,全身产生温热感;流出的汗可把多余的热及病毒排出体外,这样便能“发汗解表散寒”。
3、姜可以养胃
饭后在舌尖放两片生姜,同时抵住上颚,可以刺激舌尖的味蕾,分泌唾液,唾液中会含有大量的消化酶,咽到胃里帮助消化食物。上、中午养胃可将生姜嚼食;晚上养胃可将生姜含后吐掉,不易咽下,坚持每天三餐养胃,可避免饭后出现胃胀、胃痛、胃反酸等胃部不适。
4、姜可除老年斑
姜中的姜辣素进入人体后,能产生一种抗氧化酶,它有很强的消除自由基的作用。所以,吃姜能抗衰老,常吃姜可祛除老年斑。
5、姜可防治动脉硬化
用热姜水浸泡脚15分钟左右,可反射性引起血管扩张,使血压随之下降。每天早、晚坚持用热姜水漱口,每天临睡前饮用热姜水1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治动脉硬化。
二、切勿进入吃姜误区
吃姜也有误区,第一,有些人推崇用可乐姜汁代替红糖姜汁治感冒,这一方法并不可取。因为,红糖属温热型而可乐并没有驱寒的作用。第二,姜肉属热性,而姜皮属凉性,把姜连皮带肉一块煮,便会削弱驱寒发热的作用。所以用姜汁治感冒,一定要先把姜皮去掉,再放一点红糖,可以有效治疗风寒感冒。
另外,民间流传“晚吃姜,赛砒霜”的说法并不正确,晚上吃姜并不会使人中毒,只是让人兴奋,不容易入睡而已。
姜分为老姜和嫩姜,嫩姜颜色偏白,表皮光滑;老姜呈土黄色,表皮粗糙。一般治风寒感冒,宜用嫩姜;治胃痛、胃凉,宜用老姜。吃姜一次不宜过多,以免吸收大量“姜辣素”,刺激肾脏,并产生口干、咽痛、便秘等上火症状。对于内火偏胜者、肝炎患者、多汗者、糖尿病人及干燥综合征者注意忌食姜;眼病和痔疮患者也不宜多食和久食姜。一定不要吃烂姜、冻姜,因为姜变质后会产生致癌物——黄樟素,其毒性极强。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