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次见到这位面色苍白、一脸粉刺的家伙时,他会伸出手给你个像湿哒哒的死鱼一样握手,然后马上开始想你抱怨这家公司如何如何亏待了他,他整日辛辛苦苦地工作到颈椎腰椎全部劳损。他人生的座右铭就是:“快点把我从痛苦中拯救出来吧!”
你要不计代价地避免和这样的同事接触,因为痛苦是会传染的,而他也不会放过任何让你情绪低落的机会。或许,你可以考虑考虑在他的咖啡里放点百忧解胶囊?
一开始,那个六七十岁的被返聘回来的老家伙看上去就像爸爸或爷爷一样亲切,但很快你就会发现,这个年纪可以和爷爷媲美的老家伙可并不老实。即使不会受到他的无耻骚扰(例如“下午茶要跟我去喝一杯咖啡吗?”),耳朵肯定也被老生常谈注入几十年前的事情磨出了茧子。
对付这个类型的同事,你得采取稳妥谨慎的方式。如果你们不在一个团队里,那就谢天谢地,一定要避开他。如果很不幸,你得每天面对他,那么就一定要和他之间保持安全的距离哦。
办公室白领们在日常工作中,难免会遭遇种种困难,或者是人际关系上的困难;又或者是制度上的障碍,譬如说某些法令的规定、公司或单位内部规章的限制,让你的事情办不通;又或者是资源不足,或者是你的专业能力欠缺等等,种种主客观的困难会横在你面前。
相关链接:
一般而言,面对强迫行为我们感觉很麻烦,希望能解除其思想上认为不合理的观念和行为;另一方面,内心又认为这些观念和行为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所以我经常说:强迫其实是做我们认为没有意义,但是不做内心不舒服,做了内心更纠结的事情。拿强迫洗涤来说。强迫让我们好像分裂成两个人,一个能根据实际情况,照成年人的逻辑来分析,判断其变态的表现,认为反复洗手,洗衣服,费时费力,希望摆脱。
另一则认为,有传染上严重疾病的可能,有必要多洗几次,这种态度和我们的实际年龄及所受的教育很不相称。前者代表理性的成年人,后者不讲理性,一味盲目恐惧,具有幼稚的儿童心理特点。这两个人各执己见,谁也统率不了谁,构成了“明知故犯,折磨自己”的病相。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仔细观察自己的强迫行为,认清表面症状后面的心里矛盾。
我们看到的强迫现象其实是头脑中先有的思维(我们称为精神强迫),然后有行为(我们叫做伴随仪式)组合而成的。仪式是精神强迫后必须做的,暂时减轻由精神强迫所引起的焦虑和负罪感的行为或者心理行为。
假设我们想:“我碰的东西被污染了”(精神强迫),那么我们会去做“洗手”这一行为(仪式)。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总是很明显的;例如,如果一个患有强制强迫精神的人,他遇到一个和他孩子同龄的孩子,他会觉得必须连续三次,毫不间断地把1-10这10个数字倒数三遍(仪式),因为他想:“如果我不这么做,他一定会有厄运”(精神强迫)。
当我们看清楚了自己的强迫行为,我们就可以用成人的态度来统率自己整个行为,放弃儿童的行为模式。我们可以告诉自己:“这不是我,这是强迫在作祟”,此时让自己直面自己的强迫行为,去欣赏它,了解它。强迫症就像个哭闹不休的孩子,我们越是打骂、斥责,他心理越是变本加厉,如果我们温柔地对待他,愿意理解、倾听他,情况就会有不同。所以,不要着急一下改掉自己的强迫症状,要先学着跟病症和平共处。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