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要向德国制造、意大利制造学习,尤其要向他们学习技术和技能。他们能在技术、技能上达到如此高的境界,是否跟具备工匠精神有很大的关系?
我通过自己成为高级设计师的成长经历,认同德国成就技师的“万次定律”。德国针对学习技术技能者,要成为一名专业的技术技能人才,总结得出了一个“万次定律”:静心实干3000次能了解该专业技术技能,用心实干6000次能熟悉该专业技术技能,坚持苦干加强干10000次能掌握该专业技术技能,超越万次同时能不断虚心学习,深刻领悟提升该专业技术技能就能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技术技能人才(而每次实际操作时间不得少于8小时)。这就是成为大师先要做到的基本功,这仅仅是成就大师的基础。所谓“工匠精神”就是坚持追求技术技能卓越从而使产品卓越的精神,欧洲的奢侈品牌生产出的高品质的产品,美观新颖的款式是百年来坚持不断创新的结果,是坚持高标准、高技术、高技能制造的结果。我们也要倡导“工匠精神”,戒骄戒躁,静下心来追求产品的卓越,中国就能成就一批国际级名牌名优产品。
规模化生产和流水化作业,这是一种生产方式和制造工艺流程,在生产之前最重要是产品的创新设计,设计需要有设计师,而我们现在多数鞋厂的师傅习惯于买样复制工作,真正有设计能力和水平的设计师很少,现在很多鞋厂缺少这样的人才。意大利多数设计师综合设计能力都很强,他们不仅懂产品设计,也精通制造的技术技能,因此能设计制造出名优产品,他们得到传统制造技术技能的传承,有文化艺术素养,有不断创新的思想意识,他们思想观念中具有工匠精神,所以他们能设计出名优产品。我们很多鞋企师傅们缺少的就是工匠精神。
有人说中国的制鞋手工艺已经没落了,如何传承更让人忧心,意大利的制鞋作坊大多是走小而精的路线,但是中国的鞋企走这样的路线是否有生存的空间?目前国内也有一些企业在探索做一些定制、高端的鞋,但是前景还不是很明朗。
中国的制鞋手工艺和欧洲制鞋企业相比是落后的,但和东南亚国家的鞋厂比,我们的制造技术技能是具有优势的。意大利、西班牙的鞋厂是走小而精、少而优的经营路线,追求产品的卓越,追求产品的附加值,追求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把做优做精做国际品牌的理念放在首位。而我们国内的鞋厂追求经济利益放在首位的,所以对规模化、高产量、高市场份额非常感兴趣,我们有很多大鞋厂,但制造高品质产品的精品鞋厂很少。欧洲鞋厂挣的是世界上有钱人的钱,所以产品附加值很高,我们中国鞋厂挣的是广大民众的钱,所以量很大,市场很大,但产品附加值不高。无论是什么鞋厂,只要他们为自己品牌定位的目标群体创造提供他们喜欢的产品,只要产品有销路,企业就会有生存的空间。
国内部分鞋企在探索一些定制的高端鞋品,由于技术技能、科技水平都较差,表面上已在制造高端产品了,但实际和意大利、西班牙相比还是有很大的技术差距,因为我国虽然也有高水平的设计师、技师,但人数太少。但我深信,只要我们树立艺术之心、工匠精神,坚持不懈地努力,中国的高端鞋类产品将会越来越多,这是一种好的理想。中国要向制鞋强国迈进必须有高端、高档的皮鞋产品来引领,要有高端的产品才会有真正的中国名牌名优产品,有了名牌名优产品支撑,中国的品牌才会有国际市场地位。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