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财长亨利·保尔森与罗伯特·鲁宾当在这周联合呼吁美中两国认真考虑对方对本国的批评意见,称美国应放松对华出口管制,中国则应进一步推进开放,让包括美国公司在内的私营部门参与竞争。此外,保尔森和鲁宾也在美国《大西洋月刊》发表联合署名文章《为何美国需要倾听中国》,阐述美中经济合作,并指出,美中关系一直包含合作与竞争,但最近竞争的一面受到更多关注,两国之间的很多不信任是源于地缘紧张局势,比如中国在东海和南海的行为,以及美国对中国近海抵近侦察,此外,经济关系紧张也是原因之一。文章出提出,美中在讨论经济议题时,经常首先表达对对方的不满,如美国批评中国汇率管理、补贴国有企业、为美国公司在华运营设置壁垒。中国则指责美国对中国企业投资美国公司和基础设施进行政治阻碍、限制有潜在军事用途的技术出口。两国很大程度上在进行“聋子对话”,互相指责,迫使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并等待对方先采取行动。
相关链接:
针对4月外贸数据,招商证券宏观研究部门此前点评认为,4月份的进口数据显示内需仍然较为疲弱,实体经济亟待宏观政策支持。
光大证券研报则认为,外需的疲弱给国内政策带来更大放松压力,资本市场将继续享受宽松流动性的推动。疲弱的外需对本就低迷的国内经济增长势头带来了更多下行压力。考虑到经济增长已经处在失稳的边缘,政策将面临更大放松压力。近期决策层也明显加强对经济下行的关注,财政政策将有所发力。
实际上,4月份外贸数据公布后,政府对全年外贸状况已经表示出明确的担忧。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在数据公布后的第二日便表示,外贸稳定增长,关乎产业发展、稳定就业和改善民生,关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前4个月进口降幅较大,主要是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所致。”孙继文指出。
据孙继文介绍,近期,商务部组织调研组分别赴15个省(区、市)开展外贸形势调研,对全国31个省(区、市)近6000家外贸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对80家广交会参展企业开展深度访谈,对66个重点行业和前30大出口市场进行了认真分析。
孙继文强调,总体上看,多数企业认为,国际市场需求低迷、部分市场局势动荡、人民币对美元以外主要货币明显升值、贸易便利化水平有待提高、融资难融资贵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是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
针对外贸困境,商务部此前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5年春季)》中已颇有给全年外贸形势打预防针的意味。报告提出,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外贸发展面临外部需求不振等诸多挑战,加上国际市场份额已处于较高水平,中国外贸可能保持中低速增长。
报告认为,2015年,世界经济将延续温和复苏态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中国经济开局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新生动力加快孕育,但仍面临下行压力。中国外贸特别是出口具备增长的基础条件,但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没有根本改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挑战和压力还在增大。
《国际金融报》记者整理发现,为减缓持续恶化的进出口趋势,从4月起,国务院密集出台了多项外贸稳增长政策。如4月中旬的《关于改进口岸工作支持外贸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扩大口岸开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5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提出加强电子商务国际合作,推动电子商务走出去;而5月12日最新公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对培育新常态下的对外贸易竞争新优势提出了明确要求。
此外,据中国政府网的报道,在今年4月底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动询问有关部门何时可以实施对部分国外日用消费品降低关税的试点时,有关部门负责人回答称8月或可实施,结果李克强总理明确要求6月底前必须实施。
据了解,此次会议除了决定6月底前开展降低进口关税试点外,还提出了完善服装和化妆品等大众消费品的消费税政策、增设和恢复口岸进境免税店、进一步推进境外旅客购物通关和退税便利化、加快推进中国产品品牌提升工程,支持实体店发展,实现线上线下互动等措施。
有专家表示,降低关税以及部分国外商品的消费税,将有助于国人的消费回流。长期以来,中高端消费“外冷内热”的问题一直存在,价格差距是主要原因。而政府此次直接通过减税的做法,可能很快就会产生积极效果。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