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嘿客”与“顺丰优选”的合体,以及“嘿客”的此次升级,业界主要关注升级后的“顺丰家”与“嘿客”到底有什么区别?“顺丰家”是“嘿客”的升级,还是替代品?顺丰商业的大战略布局又是怎样的?
对此,顺丰集团副总裁、原顺丰优选CEO李东起首次以顺丰商业事业群首席执行官的身份接受了记者采访。
据了解,与嘿客2.0合体后的顺丰优选网站定位,已由原来的“顺丰速运旗下全球美食优选网购商城”更改为“优选商品,服务到家”。嘿客2.0也融合了更多优选元素,不仅原嘿客的标志性“黑色”被替代,“优选商品,服务到家”八个字也出现在“顺丰家”的招牌中。
此外,打包整合后的“顺丰商业”归属“顺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后者是顺丰2013年引入招商局等四大资本后变更的控股平台。这意味着顺丰商业独立于顺丰速运,为顺丰控股下属的资产业务。
对这些细节变化,李东起告诉记者,顺丰优选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平台化”;而从嘿客2.0开始,将客户对顺丰的物流体验,想办法扩大到其他方面,为更多商家提供全渠道的分销服务。这样可利用顺丰的社区网点和物流能力,集中在一个地方服务,创造一个规模化的商业机会。
在李东起看来,未来,物流商除满足电商配送的基本需求外,还应该利用线下和客户直接接触的机会,延伸服务来满足更多个性化需求。比如客户服务、客户体验,冷链配送,代收货款等,这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也是顺丰商业区别其他O2O模式的一大特点。
对于嘿客目前的经营现状,李东起则坦言,嘿客1.0的确更多是在“试”,和外界的期望比起来难免会有差距。“(但)通过一年努力,嘿客已成功把顺丰快件末端和门店结合起来,就凭这一项,嘿客就有巨大价值。”
一直鲜有露面的顺丰创始人、顺丰速运集团总裁王卫,此前不久在接受《中国邮政快递报》采访时也坦言,目前,嘿客的商业模式还不够完善,是选择等待商业模式成熟后再建店,还是先建店再摸索商业模式,顺丰选择后者。
王卫还指出,B2C是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而顺丰原有的业务优势在B2B,布局嘿客正是为了探索一种能够更好地服务C类客户的模式。嘿客的经营模式也不应该是统一的,要根据社区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进行调整。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