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IMF论坛上演讲表示,中国政府将人民币加入SDR有着不可动摇的决心,并称其重要意义不亚于北京申办奥运会。这似乎表明中国开始加紧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可自由兑换的步伐。假如人民币可自由兑换,那么会对投资理财市场带来哪些影响和变化呢?对此,国内知名财富管理机构嘉丰瑞德进行了部分解读:
首先,想了解当下为什么人民币不是可自由兑换,得先了解一下国际贸易和国际贸易收支。国际贸易收支反映在一个名为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会计报表当中。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特定的国际会计准则进行编制的会计账目,一个国家对外的几乎所有经济活动,都可以表示在这个平衡表当中,包括对外进出口贸易、投资、金融等,这些均以货币的形式表示这些国际收支。
其中,货物和服务,即平时的进出口商品贸易以及对外服务贸易,像建筑服务、广告、咨询、计算机服务等等及其他商业服务,国人生活中遇到的大多数国际贸易,这些都属于货物和服务项目。此外,另一个大项目是收益,包括国际间的职工薪酬收益、投资收益等;还有一个是经常转移项目,包括政府类投资、援助等。此三种项目被称为经常性项目。
而另外一个大项目,则是资本和金融项目。其中的金融项目占大头,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包括股票)和其他投资。
目前,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范围,我国只开放了此前提到的经常性项目的内容,而资本和金融项目,则不开放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而在国际上,只有经常性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均可自由兑换的情况,则才可被称为可自由兑换货币。世界上的贸易,绝大部分都是在IMF国家成员间进行,在加入了IMF的成员国当中,成员国之间都有相互的协议,我国目前只承诺的是与别国在经常性项目下可进行货币的自由兑换,即人民币和外币之间可相互兑换。
承诺了完全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包括了美元,欧元,日元,英镑,港币,瑞士法郎,新加坡元,瑞典克朗,丹麦克朗,挪威克朗,加拿大元,澳大利亚元,澳门元,菲律宾比索,泰国铢,韩国元等。在国内,上海自贸区目前正在推进人民币资本账户的自由兑换的改革。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