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成品鞋 > 鞋企又将目光转移到了非洲市场

鞋企又将目光转移到了非洲市场

尽管去年以来,中国鞋类产品出口快速增长,企业的订单大幅上涨,但出口单价并不高,企业利润空间随之下滑。接下来,跟着世界服装鞋帽网的小编一起来看一看详细的资讯吧。

  欧美、中东等地生意不好做,不少鞋企又将目光转移到了非洲市场。据台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温岭办事处统计,截至2015年2月底,温岭市出口非洲(与中国达成装运前检验协议的非洲国家)的鞋类产品达到37批次,金额225.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28.6%和446%。

  “以前温岭鞋企总把眼光对准东南亚、欧盟、美国等地,但这几年在世界经济萎靡的倒逼下,不少鞋企都开始走向非洲这个新兴市场。”台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温岭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出口非洲的温岭鞋企已有20多家。

  据悉,非洲客户对鞋类等产品要求更新速度快,再加上非洲国家人口多,对鞋子的需求量较大。而要立足非洲市场,在当地设立营销点必不可少。这也是很多鞋企在开拓海外新市场时,屡试不爽的方法。这些或大或小的境外营销点,在新兴市场上异军突起,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市场的订单缩减。

  “温岭很多鞋企都把营销点直接设立在非洲,在利润越来越薄的今天,避免了中间环节,这也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方式。”台州沙龙鞋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去年,沙龙鞋业对非洲的出口额就超过了100万美元。

  “温岭出口非洲的鞋子多为中低档次。一双鞋子平均价格不超过3美元。”一位温岭鞋企老板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非洲市场虽然势头正猛,但也暗流涌动。“出口非洲的鞋子同质化恶性竞争比较明显,再加上这几年生产成本的大幅攀升,企业利润越来越薄,出口的价格优势逐渐丧失,大量订单开始流向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国。”台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温岭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说。

  一位知名运动鞋品牌负责人告诉记者,非洲国家对进口中国鞋的标准虽然比不上欧美,但随着成本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薄,企业必须重视这一问题,走量已经不是制胜法宝,提高质量、提高价格才是长久之计。

  相关部门也提醒,在输非产品大幅增长的同时,企业仍须保持清醒的认识,从事低端产品的生产,获得的是短期利益,最终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乃至产业的转型。如何从低档次向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的“朝阳产业”转型,是中国鞋企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

  事实的确如此。

  对此,福建南安市顺昌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戴景水感慨:“从2013年开始,出口鞋产品的单价一路走低,2014年已经下滑了至少3%,而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却在同步上涨,利润下降5%。在这种情况下,2014年销量虽然上扬,利润却没法持平,甚至不如2013年。”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