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制革厂正经历着环保压力不断加大,设备改造与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双层阵痛,平舆、辛集多个制革园区的制革厂在环保达标前均处于停工状态。迁移到国内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是一种选择,比如阜新制革园区,但在国内环保的持续高压以及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之下,也只是一时之计。一路一带,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为皮革行业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资本输出到巴基斯坦去开家制革厂是否可行呢?本文为大家介绍分析一下。
今年的3月28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之后的4月20日,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规划正式发布后的首次出访,其目的地是重要友好邻国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作为重要邻国在一带一路上承担了‘中巴经济走廊’在内的旗舰项目,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国家。”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双方有望签署价值46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有可能是中国在海外的最大单笔投资,中巴经济走廊将成为“一带一路”的先行试点。
在去年的巴基斯坦投资论坛上,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哈立德试图向中国投资者传递这样一个讯息:巴基斯坦是中国海外投资的理想目的地。“巴基斯坦有庞大的消费人群,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跨区域贸易和投资的理想目的地。”哈立德建议中国投资者关注巴基斯坦的纺织品、农业、皮革、石材、矿产、渔业、水果、乳制品和油气行业等领域的投资机会。
“对在中国国内渐渐失去竞争力的企业,巴基斯坦是他们进行海外投资和转移的理想目的地。他们在中国的整个厂房都可以迁至巴基斯坦。”巴基斯坦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巴伯·阿明举例说,纺织和皮革行业是巴基斯坦的传统优势产业,事实上大部分李维斯牛仔裤都是在巴基斯坦生产的。
巴基斯坦拥有丰富的天然皮革原料,为皮革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厚的资源优势,巴基斯坦政府对皮革产业的重视,使得巴皮革工业每年都能为本国经济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但其皮革制品只占国际皮革市场份额的0.76%,与中国的37.5%市场份额相比处于极为尴尬的位置。近年来,巴基斯坦皮革业出口从2007-2008财政年的12.2亿美元跌到2012-2013财年的10.48亿美元,出口金额减少了14%。由于长期以来的能源危机、出口蓝湿皮和缺少政府补贴和政策支持,造成皮革皮革业出口不断下降。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