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的安全形势较为严峻,存在恐怖组织活跃、穆斯林教派冲突、中央政府对部落武装缺乏控制、政权内部不和等问题,第一大城市卡拉奇安全形势最为复杂。基于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巴基斯坦政府向在巴中国企业提供军方保护。据哈立德透露,目前大约有1.3万中国公民在巴基斯坦参与100个项目的建设。为了保护在巴基斯坦中国公民的安全,巴政府专门部署了1万名士兵为他们提供保护。
此外,巴基斯坦在国会通过一系列法案保护外国投资者利益,巴基斯坦也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签署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在世界银行2013年发布的报告中,巴基斯坦在“保护投资者”这一类别上排名第34位。据萨利姆介绍,巴基斯坦具有灵活的金融和外汇兑换政策,对于外国投资者拥有并转让土地也没有限制;巴基斯坦除少数行业外,所有领域都对投资进行开放;外资股权可达100%。
2012/2013财年巴基斯坦GDP约2382亿美元,人均GDP1368美元,属于中低等收入国家,且近年通货膨胀较为严重。
地理分布上以旁遮普省经济最为发达(省首府为第二大城市拉合尔),集中了最多的中国企业。产业结构上,农业、工业、服务业分别占GDP的25.1%、21.1%和53.8%,但服务业以批发和零售(约占GDP17%)等低端服务为主,多依附于农产品(24.45, -0.82, -3.24%);金融、保险(约占GDP5%)等高端服务业发展速度缓慢。
巴基斯坦约有1.97亿人口,为世界第六大人口国,农村人口占比63%。2010年全国约有50.67%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尽管30岁以下人口超过1亿,但拥有庞大年轻人口的巴国人口素质并不高。2011年,全国识字率仅为53.74%,劳动参与率仅为56.4%,尤其女性劳动参与率仅为25.6%,2012~2013财年官方失业率6.2%。
与中国上升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相比,巴基斯坦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都相对低廉,中国对巴投资自2007年后迅速增加,截至2013年末,中国对巴直接投资存量达23.43亿美元。
巴基斯坦基础设施建设极为落后,据估计,巴基斯坦由于基础设施瓶颈带来的年经济损失约为GDP的4%~6%。巴国公路密度仅为0.32公里/平方公里,道路运输速度慢,占公路总里程5%的高速公路和国道承担了80%的运输总量,铁路设施老旧,航班问题频发。同时,巴国自身海运能力较弱,内河航运能力不足,除中国援建的瓜达尔港外,卡拉奇港和卡西姆港2013年货物吞吐量分别为3885万吨和2480万吨,承担了全国95%的国际货物贸易量。
电力紧缺曾是制约该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阻碍。据估计,电力缺口每年带来的经济损失达GDP的2%。目前全国电力缺口在5000~8000兆瓦左右,电网建设落后,输电损失率达25%。电力紧缺在2011年极为严重,由于持续断电和停止天然气供应,大约有35%的巴基斯坦制革企业将生产基地迁往非洲和中国。而在2013年,电力税平均提高了50%,制革行业无法承当如此持续大幅涨价,出口利润率在1%以下。
除武器、高强炸药、放射性物质、造币、酒精生产外,巴所有经济领域对外资开放。且巴基斯坦不存在外汇管制。外国投资者可将全部资本、资本所得、红利和利润汇出。同时,巴国证券市场也对外资完全开放,外国投资者享有与本国投资者同等权利,资本可以自由汇出。
2006年11月,位于拉合尔的海尔-鲁巴经济区的成立为中企投资兴业提供了新平台。2013年11月,据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哈利德介绍,巴政府新设4个经济特区,分别位于瓜达尔港、卡拉奇、拉合尔和白沙瓦。他表示,中国企业在4个经济特区内投资时所产生的利润可100%带回中国;对中国企业在建厂时引入巴国的设备,巴政府将实施零关税政策;生产完成后产品从巴国出口时,巴政府也将提供出口补贴;中国企业在巴投资的前5年巴政府不征收资本收益税。另外,巴基斯坦拥有21个出口加工区(已建成6个),对外贸提供各类优惠。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