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高新区以科技金融结合为主线,紧紧抓住国家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特别是新三板全面放开的战略机遇,加快区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搭建了市级科技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全方位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加强和完善了财政专项资金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转型的引导作用,成立和引进了沈阳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创投基金、辽宁联盟中资创投基金等机构,基金总额达到15亿元。协助中科仪、麟龙科技等12家企业成功在新三板挂牌,拟融资总额达到20亿元。启动辽宁股权交易中心沈阳高新区分中心建设工作,83家中小微企业参加辽宁省股权交易中心科技板挂牌。积极为后备上市科技企业介绍沪深两市证券交易所的最新政策动态,切实做到主动服务新常态,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和禹铭金融控股集团联合举办的中科院新三板训练营已落户高新区,今年已成功举办了2期,49家企业参加了训练营培训。
下一步,将继续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探索发展新型科技金融服务组织和服务模式。预计到2020年,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天使投资等各类基金达到30支,基金规模达到50亿元。
沈阳高新区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积极探索,改变传统的单纯政府投资建设和管理孵化器的做法,引进民间资本,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创业条件。沈阳高新区目前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面积达到了102万平方米,成功孵化了一批科技领航型企业,如奥维通信、诺康医药等,孵化项目达到500余项,其中90%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企业成活率由60%提高到85%以上,解决就业1.3万人,一批毕业企业已成为沈阳高新区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下一步,要把推进大众创新创业作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全面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构建以专业孵化器和创新型孵化器为重点、综合孵化器为支撑的创业孵化生态体系。加强创业教育,营造创业文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孵化器,支持建设“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孵化服务链条,促进天使投资与创业孵化紧密结合,推广“孵化+创投”等孵化模式,为培育新兴产业提供源头支撑。预计到2020年,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器达到20家,面积达到300万平方米,培育企业达到2000家。
依托重点高校、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建设了13个公共技术研发平台。依托中科院金属所浑南园区、中科院自动化所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研发新材料和机器人智能制造领域的国际先进技术,并促进其在沈阳高新区实现产业化。依托东网科技公司建设的超级计算中心、云计算中心等专业平台,引进了SK、浪潮、麟龙等一大批云产业项目,已经成为东北地区超级计算和云计算产业的“旗舰”。依托富创精密公司的“关键零部件集成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累计服务中小企业360余家,为所服务的中小企业在设备投入、基础建设和产品成本等方面累计节省资金投入达到70%。
下一步,将继续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整合科研资源,面向市场提供专业化的研发服务。鼓励研发类企业专业化发展,支持产业联盟开展协同创新,加强科技资源开放服务,引导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等向社会开放服务。预计到2020年,技术转移中心、技术交易机构达到10家,国家火炬计划立项支持的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中心)达到6家。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