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国际市场的萎缩,出口订单“豪气”不再。“之前的订单少说几万件,现在几千件的都算大单,甚至几百件的生意也要做。”大学没毕业即创业参与对外贸易的谢广平感触颇深。他此前遇到的国外客户订单大而且集中,便于上游企业批量化生产,如今的订单小且分散,促使生产链条趋于精细化,销售环节朝着扁平化方向发展。
“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订单增量碎片化与维护生产规模化之间的矛盾。”东莞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东莞跨境办”)副主任陈文东说,新情况也倒逼着东莞制造加工企业产业升级。
十几年来,国际贸易的交易形式随着时代大环境的变迁而急剧进化。在筚路蓝缕的外贸“触网、触电”草创阶段,“信息黄页、会员服务、线下交易”等简易方法,便可满足代工出口的粗放式需求;随着市场蛋糕的滚雪球增大,“在线交易、营销支付物流金融一体化、B2C跟进”的跨境贸易2.0形式应运而生。
然而,主流的出口销售渠道,仍然被国外的大型采购商、批发商把持。
对东莞面临困境感同身受的佛山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会长黄永坤对《瞭望东方周刊》说,跨境电商可以实现“工厂上线、小订单拼接、大型服务商介入”的升级,从而推进境内制造商与境外零售商,甚至是与境外消费者的高效对接。
跨境电商之于企业最原始的诱惑力也正是“简便快捷”这四个字。
“因为省略了中间商环节,所以整个交易流程大大简化。”黄永坤说,新一轮的跨境电商浪潮以B2C模式为主,国内出口企业可以直接将自家产品上架到国际通用的电商平台,全世界的卖家即可实时下单购买。接到订单后,直接发货即可。
相较于传统外贸销售,跨境电商的“小包裹”邮寄走的是“私人物品”通道,与“集装箱”式的商品渠道区别对待,还可以有效规避西方国家的贸易壁垒。
为此,东莞海关部门推出了“9610监管新规”,与检验检疫一起推进电子化、集约化通关,虽然汇、税的配套操作规程尚未快速跟进,但是,未来可以通过建设公共监管仓,形成跨境电商货物和相应数据蓄水池、导流渠,推动数据的互通、可信,以及可追溯、可比对。
与此同时,2015年5月14日,海关总署宣布,自5月15日起,海关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监管实行“全年(365天)无休日、货到海关监管场所24小时内办结海关手续”的作业时间和通关时限要求。
如果走传统的外贸路径,经过国内生产商、国内出口商、国外进口商、国外批发商、国外零售商、国外消费者层层环节,单单完成前3个步骤将货物发出,就要耗费两周时间。而B2C模式的跨境电商,直接实现了国内生产商、跨境电商、国外消费者的对接。“那边十几天还没发出去货,这边快的话,三四天就拿到手了。”黄永坤说。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