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创投项目 > 台湾的商业零售如何迎接品质消费时代

台湾的商业零售如何迎接品质消费时代

中国当前消费市场即将进入到品质消费、情感消费的当下,尽快学习台湾的文创产业操作经验,用体验感去营造实体商业的吸引力,已经是全行业的头号课题。

  我们看台湾,最需要体验的是台湾的商业精神。那就是坚守、忍耐、全力以赴、兢兢业业。之前中国的经济发展节奏太快,人心浮躁,价值观迷失,可当我们慢下来、静下来的时候,就应该反观自己,寻找内心的需要。

  追溯台湾文创产业的源头,也是来自于台湾经济的转型。在台湾经过上世纪70~80年代亚洲四小龙时期高速发展之后,高科技代工产业开始转向衰落,台湾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于是,直到2002年,台湾行政院发布《挑战2008——“国家”发展重点计划》将文化创意产业纳入整体经济发展计划,其核心就是对公民进行美学启蒙与教育,在整个社会孕育对文化美学消费的审美土壤,只有在大环境不断成熟的前提下,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才能正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2009台湾当局有提出《创意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案》,执行时间为2009~2013年,主要目标是以台湾省为基地,拓展华文市场,进军国际,将台湾打造成为亚太文化创意产业汇流中心。

  经过10来年的发展,台湾文创产业形成了五大支柱:1、动漫创意;2、精致农业创意;3、新媒体产业创意;4、现代陶瓷业创意;5、产品设计创意等几大类。

  台湾《远见》杂志曾对文化创意产业做过问卷调查,当问到台湾的文创产业中哪个最有潜力壮大并走向世界,35.6%的民众选择了创意生活产业,排名第一。

  美国零售业大师P.G托马斯将现代人类的消费行为可以划为两个大类:一类是理性消费,另一类是情感消费。理性消费需要快速、便捷、实惠,而情感消费则需要打动人们的内心。

  从整体上看,台湾文创产业繁荣的背后是对情感的营销。

  学习台湾的文创创业,不仅是观察文创业的表面繁华,更重要的是理解是台湾怎样创造整个文创产业的价值链。只有理解透这里的人文地理、政策举措、产品研发、生产制作、消费市场特征等全价值链后,我们才能在本地因地制宜地打造出最适合本地化的文创商业项目。

  崇尚“生活美学”,进行“台湾生活工艺运动”,是台湾重新塑造新零售业的根本动机。在内地进入万众创新的时代,我们更要学习台湾将文创产业做强的根本动力。这里提倡一种亲力亲为、全心投入的工作精神与生活态度,以及注重每个环节的过程,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以此生活态度为出发点,进行一场从“人心”开始的革命。这里就是创客的摇篮。

  因此我们看到各类创意零售店铺,还包括法蓝瓷、琉璃工坊这样的品牌商店,都是将中国传统文化用时尚、新颖的形式进行体现。

  文化的最高形式是艺术。大众的生活中,还需要艺术的点缀。台湾的艺术表演市场同样发达。我们可以看到台湾知名作家白先勇制作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让昆曲这个走进博物馆的传统艺术吸引了大批时尚青年;林怀民的云门舞集以西方现代舞蹈为基础,融合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如书法、写意等形式,开创了一个世界舞蹈新美学; 陈美娥的汉唐乐府将南音与梨园歌舞相结合,创造了一个1000 多年前的南音的现代神话。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