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万达电商CEO董策来说,这次离职来得太过突然,他原本计划要在6月4日下午参加“飞凡电商媒体沟通会”,但没想到6月3日晚上便突然对外宣布了离职的消息。对于离职原因,董策的内部信表示是“家人生病,不得不回澳洲照顾”,不过,业界疯传另外一个版本:万达集团领导对董策的工作严重不满。
来自万达内部的人士还称:董策在PPT演示方面做得美轮美奂,但实际的系统开发和业务进展十分缓慢。
把问题全部归咎于董策个人的能力上似乎有失公允。事实上,从2012年成立至今,万达电商已经两换CEO和COO,更有大批中层员工换血。董策宣布离职后,网上流传着一份万达电商紧急招聘CEO的职位说明,开出的条件是“税前年薪800万”以内。
看样子,王健林仍在期盼一位英雄式的CEO的降临,但人才匮乏恐怕只是万达电商问题的冰山一角。王健林是时候该想一想:万达电商为何总是扶不起来?
去年8月,万达宣布与腾讯、百度共同成立电商公司,一期投资50亿元,其中万达持股70%,腾讯和百度各持股15%,并且计划在未来5年引入新的投资者,总投资近200亿元。
听起来前途无量的万达电商公司究竟要做一件什么样的事?王健林恐怕一直没有想清楚。万达电商推过两个重要的产品:万汇网和飞凡网,此外还曾表示要大玩互联网金融。
万汇网定位为万达广场的O2O智能电子商务平台,要搞“万达会员卡”,连接商户和消费者,但后来被批格局太小,功能严重依赖万达原有业务,难成大器。
因此有了董策力推的飞凡网。飞凡网在今年年初悄悄上线,要做的还是线下广场的智能化以及与线上平台的对接。
此外,万达还在去年年底收购了快钱,宣称要布局互联网金融,在支付、理财、信贷等各个方面进行尝试。
现在来看,万汇网已被抛弃,飞凡网上线后未成大器、悄无声息,而万达电商的互联网金融还处在画饼阶段。问题或许出在王健林对这些产品的定位上。不难发现,万达希望做O2O,其根基仍然是万达的线下广场,而目的无非是从线上为线下导流,并提升线下体验。
这种从原有资源出发的思路本身就局限了万达电商的发展空间。对于万达广场的商户和消费者来说,不管是万汇网还是飞凡网,抑或万达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所提供的功能都不是必需功能,用互联网人的话说就是“没有杀手级应用”。王健林的算盘打得很好,但商户和消费者并不买账,与万达的产品相比,他们可能更加青睐一站式解决消费问题的美团、大众点评等开放性产品。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