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自贸协定共22个章节,首次将电子商务纳入议题。业内专家分析指出:“跨境电商是中韩两国日后发展潜力最大的领域,更多的韩国服装将以‘正规军’的身份通过电子商务进入自贸区以及中国市场。”
今年以来,中国与韩国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往来非常频繁。5月13日,海宁皮城公司与韩国理智约、皮盟投资在浙江省海宁市签署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资合同》,拟共同投资设立中外合资企业,从事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开发。
5月18日~19日,阿里巴巴总裁马云前往韩国首尔,出席了天猫韩国馆启动仪式。与此同时,百度也宣布与韩国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简称KOTRA)达成合作,双方将通过百度贴吧、百度未来商店等平台共同促进中韩两国企业在商贸投资领域的合作与发展。这意味着更多的韩国品牌和产品,将通过电子商务和中国消费者实现亲密接触。
业内专家指出,电商领域的频繁互动是基于韩国高度发达的互联网产业以及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战略。韩国是全球互联网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同时该国拥有非常发达的物流业基础设施,经商环境良好。
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均十分熟悉电商和配送业务,有着较好的技术、运营基础。也正是因此,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聚美优品等一批具有相当实力的中国互联网企业纷纷涌向韩国,在中韩双边贸易市场上发掘更多可能性。
相关链接:
对于打造柔性供应链,云海认为,最核心的环节是用户。从用户到产品出发,用户决定了产品端。在云海看来,未来的供应链应该是可视化、可定制化、智能化的。“供应链的信息化可以解决哪些问题,这是茵曼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云海指出,信息化确实可以给供应链的提升提供很多想象空间。“为保障产品质量,我们以前会建议工厂从哪些原料商采购原料,但这只是口头建议,如果工厂能找到有同等质量的优势供应商采购原料,我们也不会强制拒绝。”而在信息化系统之下,品牌商其实可以将出售延伸到原料采购,让产品品质更具可控性。“现在原材料的结算是工厂跟原材料供应商结算的,但如果以后管控到位,原材料货款可以从我这里结,当工厂需要什么原料时直接送到工厂,工厂未来仅变成一个组装厂就行。”
当然要让工厂接受“指定”的原料工厂,还需要利益的平衡。但是林双德认为,品牌商需要的是质量稳定,而加工厂需要的是利益,只要双方找到一个利益平衡点,加工厂其实是愿意的。而云海也指出,现在整个供应链在整个IT系统的建设上还有提升空间。“未来,我们每一件衣服也好,面料的供应商到底是哪一个流水线上的工人缝制的,可以通过智能的信息系统来追溯。”云海认为。
“互联网化或称智能化的工业企业,最大的变化是产品研发制造从原来的‘工厂到客户’(B2C)转变为‘客户到工厂’(C2B),从原来的基于自己掌控的生产资料进行生产要素的配置转向基于需求进行动态资源的最优配置。”何军表示。
云海向记者表示“现在互联网的数据支撑,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品牌的顾客群里,到底是喜欢什么样的衣服,喜欢什么样的颜色,什么样的版型好销,都可以利用大数据很好地分析你要做什么。”
对此,吴少强也表示,现在企业对大数据的搜集已经做得非常细了,比如他们的数据也已经可以提取门店商品类型的数据、销售的数据。不过吴少强也指出,这些数据如何能有效分析管理难度很高,仍需要挖掘并利用。“比如可以挖掘出一个消费者每年的购买次数、何时购买、每次购买多少、试了多少衣服、成交多少,可以用这些数据让门店的销售能力和消费者对产品满意度的最大化。”
大数据的挖掘、利用,确实让服装企业有了更大的可想象空间。“我们现在下单更多是利用C 2B的模式,商品开发完之后可以放到店铺进行预测,每一个款式的点击量以及顾客喜爱的程度,还可以在店铺微淘、微博和微信里和老顾客很好地发生关系。他对我们设计出来的款式,到底哪一款好销都一清二楚,很少去盲目。”云海指出。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