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生命力的商业综合体,是在不断呼吸新空气,生长的商业综合体。建成的那一刻,只是漫漫长路的起点。商业地产尤其需要持续提升来保持竞争力,留住租客,吸引人流。
尽管受奢侈品消费放缓的影响,高端商场的销售业绩或多或少的有所下降。不过2014年SKP仍在关闭了六分之一的面积下,获得了75亿元销售额,和2013年持平。
为了跻身世界零售业前列(争取未来三年冲击100亿销售额)的目标,国际零售业专家根据SKP特征进行升级调整。改造的核心是品牌结构与楼层功能布局。以商场四层为例,曾经占据中庭的一些服装品牌,被挪至地下一层。重新引入84个国际高端服装定制、鞋履等奢侈品牌。四层打造了“亚洲最大名品女鞋区及国际精品女装区”,而四层的K大道也成为商场、品牌与客户的互动活动场地。
B1层被改成价位低的流行时尚,平均单价在1500至2000元之间。房超解释说,SKP不能都是奢侈品。因为90后正在成为消费主力。另外,SKP还在引进设计师品牌。尽管短时间来看效益还不是最好,但现在时尚人士喜欢个性化,得顺应这个时代的变化。
商业部分不仅仅包括取得耀目业绩的SKP,位于综合体南侧的华贸自营的购物中心,常被拿来做比较的对象。曾有咨询机构预言,华贸购物中心可能将被改为写字楼。但房超否认,并称经营状况越来越好,每年租金水平都有明显增长。
房超透露说,当初为保证新光天地顺利开业,华贸购物中心是做了牺牲的。在新光天地没有正式运营前,华贸购物中心不招商。品牌引进也都是首要考虑新光天地。对于一个日均4万白领人流量的综合体来说,华贸购物中心是商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杰尼亚、无印良品都在此设店。高端餐饮大董意境菜去年9月进入华贸购物中心。
写字楼的提升体现在PM2.5空气净化改造工程。华贸写字楼突破一般新风系统的局限,采用PM2.5专用静电过滤器,确保送入写字楼室内的空气新鲜、洁净。尽管近两年,北京新建的写字楼里都开始大手笔投资“绿色”,但十年前,空气问题还没有被如此程度的重视。为营造花园式办公环境,华贸在室内室外景观绿化方面投入了很多精力,是北京屋顶绿化面积最大的公建项目。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