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来,房超并不惧怕电商的竞争。
就算“2000后”是新人类,“他们完全不按咱们的游戏规则来,研究2000后的生活也许可以写本科幻小说了。”房超说。他们购物不去商场,吃饭也不去餐厅,未来商业的便利程度已经无法想象。
即便如此,实体商业也无法被取代。房超指出,电商降低了流通环节的费用,但传统商业的优势在于体验感,可以看到、摸到、嗅到。而逛街本身作为休闲方式,更无法替代。从美国的商业发展现状来看,电商的冲击并不大。实体商业能够提供电商所无法比拟的专业化服务。在美国的超市里可以以很低的价格买到新鲜的龙虾,超市还提供加工服务。中国实体商业之所以受到电商如此大的冲击,也是由于实体商业比较落后,电商发展空间反而更大。但如果国家对所有的电商像对实体商业那样管理和征税,也许电商的发展速度就逐步放缓了。
无论是实体商业还是电商,都需要创新。“将来没有谁打败谁,一定是并肩而立,在各自领域里面做到最好,最能够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房超说。
这些年来,最让房超纠结的事情是,华贸中心如何和文化艺术进行结合。根据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起初传统购物中心用增加体验式业态吸引消费者。在纷纷加大餐饮、娱乐、亲子等体验式业态比重后,又出现新一轮同质化。
作为城市综合体的鼻祖,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每年都举办数次大型艺术展。眼下,国内、国外购物中心,新的趋势正在于打造大量文艺类业态,如各类展览、剧院等。此类业态大多为购物中心自持,多属公益性质,因而租金较低或无租金。但在带动人流方面,文艺类业态尤其是各类展览却能带来20%以上人流量增长,这类业态日益开始在购物中心中扮演重要角色。
房超很早就想为华贸中心增加艺术属性,将其变身为艺术殿堂,还请专家来交流过,但迄今为止还没有理想的解决方案。现实是,国内的艺术生态氛围还不成熟。他曾邀请某艺术机构来布展,并提出免费提供场所,但对方更关心的是“出场费”。另外,房超也希望一个有经验的机构,来帮助华贸中心实现空间的再利用和艺术氛围的营造。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