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展会专题 > 解读会务O2O的​下一步发展

解读会务O2O的​下一步发展

当从挣扎于营业额的增长,转变到打造独特的定位与核心竞争力。我们会展人才能长出一口气,又能继续在既充满希望又充斥危险的丛林中继续苟延残喘了。

  商场如战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在变局中的MICE市场再适用不过了,当传统的肉搏战术收效不大之后,会展公司们又希望用科技手段武装自己,在聚光灯下“绽放鲜艳”而不是在市场的边缘中“流淌鲜血”。科技是否能改变会展公司的生与死?

  我对会展行业内的新技术一直关注,此次参加法兰克福的IMEX展会花了两天时间和科技类的公司交流。IMEX展上的科技类公司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专注会议、活动流程管理的软件公司,另外一类是定制、研发参会者APP的公司。这两种方向不但不排斥,而且存在交集,仅是在产品的侧重点上有所区分。专注会议流程管理的科技公司在IMEX展中占据了很大的区域,知名的公司有LANYON,CVENT,CENTIUM,还有德国本土的公司ALOOM等等,类似的科技公司太多,就不再列举。这类公司通过Web端和App提供会议全流程管理服务,软件功能上的同质性非常高,所以竞争也十分激烈。会议流程管理已成为了当下MICE行业技术创新的热点。

  我初次接触CVENT公司还是在几年以前,这家公司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专注于做资源端的SOURCING,做会场和酒店的预订。和CVENT的工作人员聊过后才知道CVENT是做活动注册,帮助企业发电子邀请函起家。后来CVENT的重心从注册转到会议资源端的SOURCING又延伸到会议的全流程管理。CVENT的重心调整昭示了他做交易闭环的野心:整合下游资源,形成自身的采购优势,在上游依靠会议管理系统扩大客户数量并增加粘性,从而为下游的资源直接输送订单。CVENT目前的资源还集中在酒店和会场,但也在逐步向会展公司、搭建供应商以及餐厅等资源扩张。一旦一个庞大的闭环生态圈建立起来,在会展领域(特别是区域会议和大型行业会议、展览),会展公司、旅行社将仅沦为生态圈的一环,由PCO的角色彻底降级为会议活动执行者,单一输出人力服务。营造交易闭环是互联网企业常见的一种打法,“快速试对”才是互联网企业的真正可怕之处,他可以不断修正自己的发力点,迅速地找到用户真正的需求痛点并提供精准的解决方案。

  参会者APP的开发公司在此次IMEX展上也大量的涌现,比如EVENTPAD让演讲者(SPEAKER)与观众的互动形式更加丰富,观众可以在移动端上对发言人进行提问,参与发言人发起的投票。EVENTBASE可以制作出个性化的APP,可以让参会者来定制自己的会议APP内容;匹配关键词,在预约时做出自动的MATCH MAKING;场内导航,让参会者更加方便地找到自己要去的展台。DOUBLEDETCH,也是一家参会者APP制作公司,他侧重于参会者之间深入的交流和关系建立。通观IMEX展会上的此类公司。其中一大特征就是帮助参会者建立深度的社交关系,降低了参会者的社交成本,这是在会议内容之外为参会者提供的又一大价值点。IMEX展上的参会者App的UI设计更加鲜明、美观、也极具个性化,UI设计上给使用者营造更好的体验也成为了参会者App的一种竞争力。

  文章写到此处便要谈及中国会展公司的生死。中国会展公司技术力量极其薄弱,管理水平也相对滞后。面对国际技术公司对于中国会展市场的虎视眈眈,中国会展公司为了求变而变,盲目地模仿国外公司研发技术工具等于自寻死路;维持现状,摒弃技术又相当于坐以待毙,真是到了“进亦忧退亦忧”的局面。中国的会展公司千万不要幻想巨头们在中国市场会永远水土不服,互联网公司讲究“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时间只会把他们的爪牙磨砺的更尖锐。当然MICE不仅只有会议和展览,还有奖励旅游,奖励旅游也是目前中国会展公司的支柱业务之一。那我们来看一下的奖励旅游层面的情况。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