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国服装业就是这样,模仿者可以轻易地研究你、甚至复制你,但跟风者永远不会触及你的灵魂。人们只看到了杉杉在CHIC2015上一览众山小的表象,却并不知道身边的这位小伙伴在内涵、气质上早已和自己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如果你对这种差别还有半点怀疑,那就让不会骗人的数字来证明。事实上,服装早已不是杉杉的第一大产业。
根据杉杉控股旗下的上市公司杉杉股份发布的2014年半年报,在公告期内杉杉18.72亿元的营收中,服装业务仅占6.77亿元,该业务板块当期还亏损了134.16万元,远远不如锂电池材料业务。后者当期的营收达到11.52亿元。今年1月,在杉杉发布的业绩预增公告中显示,主要收益来自于出售宁波银行股权所得。
在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郑永刚看来,今天的中国服装产业存在的挑战在于,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个性化和时尚化,整个行业处于供过于求的现状。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统计表明,2014年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要经济增长指标全面由两位数增长进入到个位数增长,行业已经从中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转变。这也被称作是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新常态”。
不仅如此,郑永刚还认为目前全球的消费品同样是供过于求,即便是已经成为日本首富的优衣库未来也未必会基业长青。今天,中国品牌和世界品牌的差距不在生产和质量,而在引领时尚潮流方面没有话语权。
作为整个杉杉控股的核心,郑永刚对全球服装业的判断有自己的一套逻辑。正因为如此,杉杉在以服装为主业发展时期摸爬滚打出来的经验,对今天的中国服装企业也才有了现实参考的意义。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