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以来,3128级地产棉价格约13000-13200元/吨,而涤纶短纤、粘胶短纤的价格则分别为7600元/吨、12500元/吨。
近日,中国棉纺织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2014年非棉纤维的使用率已达到65%。一些机构和外商更悲观的认为,2015年1-5月全国棉花使用率仅30%,混纺纱、色纺纱、新型纤维纱等占纱线总产量的比例不断上升。据调查,江浙、山东、河南、湖北等地棉纺织企业产品“分化”比较明显,大中型纱厂主导产品是40支及以上支数普梳、精梳、紧密纺棉纱和新型纤维纱线,T/C、T/R等混纺纱则以32支以上为主;而中小棉纺厂主导产品则调整为T/C混纺、32S、40S普梳和精梳纱以及气流纺纱,21S、16S等低支环锭纺纱几乎停产,单纯生产全棉纱的企业少之又少。
笔者认为,纺企采购“降棉增化纤”并非仅仅为了降低纺纱成本、降低库存资金压力这么简单。2015年6月以来,3128级地产棉价格约13000-13200元/吨,而涤纶短纤、粘胶短纤的价格则分别为7600元/吨、12500元/吨,三者间的差价较3-5月份不断缩小(3月份涤纶短纤同皮棉3128级的差价高达7000元/吨),用棉比例呈现低位回升态势。
笔者了解,纺企降低配棉比例的原因主要如下:其一、微利或无利润接单迫使棉纺织企业在配棉上“做手脚”;其二、大量进口纱冲击下,国内纺企为了在国际市场上获取订单和减少恶性竞争,提高混纺纱是中小纺企的唯一途径。
从调查来看,目前青岛、广州、宁波、张家港等港口进口混纺纱的比例非常低,且以T/C 65/35 21S、T/C 65/35 32S居多。印度某纱厂表示,由于生产工艺复杂、技术要求较高,高支、倒比例混纺纱报价甚至要高于国内中小纺纱厂,向中国出口几乎没有竞争力;低支混纺纱进口则成为印尼、越南等少数厂家的“天下”。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