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泰安麻产业试验示范基地启用。基地由泰安市金飞虹织造有限公司投资,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合作共建。计划投资3000万元,示范推广面积1万亩左右,建成集育种、种植、栽培、实验、示范、观赏与一体的泰山汉麻产业基地。
目前,建成品种选育试验田60亩,麻类研究所专家指导种植大麻、苎麻、黄麻、亚麻、红麻五大系列1000余个品种。麻产业基地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规划建设产业科研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和专业加工厂等,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金飞虹公司将进一步开拓麻纤维材料的应用领域,建立特种面料研究基地,建设麻产业博物馆。同时,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公司围绕高品质麻纤维、精细化麻面料及其麻纤维阻燃织物、麻织物增强绿色复合材料等方面进行研究开发,组建起全国首家麻类品种培育、种植、加工于一体的综合院士工作站。
金飞虹公司是科技型民营企业,主要生产各类纯麻、麻棉、竹纤维、织物花边等服装家居装饰用品及泰山御锦全景图系列旅游产品。
相关链接:
当前纺织装备普遍采用了数字化控制技术,如PLC、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工业控制计算机,变频器、伺服控制器也很普遍,许多配置了网络接口和在线监测装置。新近开发的如陕西华燕的喷气涡流纺纱机、江苏凯宫的高效精梳机、青岛赛特环球的全自动落纱粗纱机、杭州宏华的自适应数码印花机、常州五洋的高速双针床经编机、宁波慈星全自动电脑横机等设备都达到很高的数字化、自动化水平,也具备了一些智能化功能。
在此基础上的智能化要求,已经成为装备用户的关注点,也是纺机企业正在努力的方向。如立信高温气流染色机通过传感器采集生产数据,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和分析各种颜色在水洗过程中的变化,使设备具有优化的水洗功能。新型的智能纺织装备要能够实现对自身工作状态的感知;具有故障类型和部位的识别等自诊断功能;具有自适应能力,能够根据作业数据进行调整;具有通信功能,通过互联网与制造商平台连接,为制造商开展基于大数据的远程服务提供支撑。
产品智能化是纺织行业与其他行业差异最大的领域。比如机械行业的新型机床、机器人,电子行业的计算机、手机、传感器等智能化产品可以直接应用于各种智能制造系统;汽车、船舶、工程机械的智能化是产品未来的主流发展方向。就纺织行业而言,产品是最终消费品,智能服装是最典型的代表,这个项目也是“十二五”期间的基础研究项目。
智能服装可以看作是智能穿戴产品的一部分,但是具有自己的特点,其智能化功能主要分为以下三种实现途径:一是开发智能纤维,织成智能面料,做成服装;二是通过新型染色或后整理加工的方法,使普通织物具有智能特性,再做成服装;三是将普通服装与外加电子智能元器件相结合,应用互联网技术。
目前火热的智能穿戴产品涉及的智能服装主要属于第三类。该类产品装有具有感知、分析和通信功能,以移动互联网为支撑,已经列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服装开始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各种应用逐步渗透到包括通讯、医疗、防护、运动、军事、娱乐等领域,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下一步要加强产学研结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使产品真正走向市场。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