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城事快报 > 苏州新光天地自建模式成为主流

苏州新光天地自建模式成为主流

近年来,网购规模的急速膨胀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传统零售业,传统百货掀起关店潮,而电商较为发达的江浙沪一带成为2014年主要零售企业关店的重灾区。

  新光三越采用自建购物中心的方式对大陆进行布局,成为当前百货巨头扩张的缩影。

  “近两年租金的上涨和人工成本的迅速提升,再加上电商的冲击,以至于百货商场与供应商之间的利润越来越少,最终百货巨头有了不再担任‘二房东’的想法,而此次多家百货行业逆势改革无疑是想改变当前的发展困局。”零售专家丁立国对记者表示。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早在2013年,台湾百货太平洋、新光天地进军大陆因租金暴涨多铩羽,而此次台湾新光三越首次在大陆采取自建商业的发展模式,无疑避免了“二房东”式商业的尴尬。

  事实上,受消费模式改变的影响,传统百货市场急剧变化,此前,王府井也宣布将加大对购物中心的发展力度,称将发展战略转向购物中心以及奥特莱斯业态,不再开发单一百货业态的门店,并对原有百货门店做适当调整。

  此次,新光天地将大陆首家购物中心就建在了网购“包邮区”,未来前景也值得商榷。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新光天地相关负责人称对苏州店的业绩预期为10亿元。与北京SKP年销售70亿、西单大悦城年销售35亿的业绩来看,这个销售目标似乎很“谦虚”。

  业内人士对记者直言,目前大陆的多数百货企业不管是采用联营模式还是买手模式,从本质上看,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其实都是以店面的形式对百货进行运营,要想改变这种本质的运营模式,就要从模式上进行根本的转变。

  相关链接:

  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百货是购物中心揽客的招牌,被称为主力店,甚至有“购物中心不引进百货旺不起来”的说法。在广州各大购物中心,都能看到广百百货、广州友谊、天河城百货等本土品牌的身影。

  然而近两年,新建购物中心对大型百货不再有太大兴趣。去年开业的番禺荔园新天地,以及今年开业的海珠区合生广场、白云区绿地缤纷天地等购物中心,都没有引进大型百货。部分成熟的购物中心在业态调整时缩减了百货经营面积,去年,广州友谊正佳店与正佳广场续约十年,经营面积由原来的3万平方米缩至1.6万平方米,腾出近半面积用于正佳广场海洋馆建设。

  新快报日前获悉,摩登百货撤出后空出的2.3万平方米经营面积,西城都荟优先给了体验式业态,引进了迪卡侬创新商业模式Decathlon sMall、广州首家iFitness健身中心、孩子王儿童主题MALL等商家,欲通过运动、儿童、特色餐饮等体验式业态吸引客流。其中迪卡侬和健身俱乐部营业面积均达到了2000多平方米。其市场部陈先生表示,下一阶段会继续在原百货区域引入不同的业态和品牌,实现与购物中心的客流互补与扩容。

  商业专家黄文杰认为,以往百货、超市和电影院是购物中心的标配,但随着商业地产供应量迅速放大,同质化问题凸现。这时,购物中心的业态组合趋于多样化、个性化,百货不再是必备因素。

  近年来受电商冲击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百货业业绩下滑严重,购物中心吸客能力下降。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相关数据,2014年,在已披露年报的47家百货业上市公司中,半数企业销售额下滑。其中广州友谊营业总收入33.63亿元,同比下降17.83%,净利润2.63亿元,同比下降14.96%。而这并非广州友谊首次出现业绩下滑。广百股份2014年营收76.46亿元,较上年也减少了1.48%。

  出于收益和业态多样化的考虑,部分购物中心开始压缩百货经营面积。知情人士就告诉记者,以正佳广场为例,该商场平均租金接近300元/平方米,但友谊商店的月租只有100多元/平方米。压缩友谊商店的经营面积,有利于商场整体业绩的提升。合生广场相关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百货租金不高,现在的经营状况也不理想,还不如多招几个次主力店更划算。

  “要突破同质化,购物中心应该寻求差异化发展,引入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品牌。”黄文杰认为,特别是市中心的购物广场,必须靠差异化保持竞争力,进而提升商场业绩。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