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行业规范 > 电商营销:利益驱动价格欺诈

电商营销:利益驱动价格欺诈

消费者不要一看到促销、降价等促销字眼就失去了理性,一头扎进价格欺诈的陷阱里。同时,消费者自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尤为重要,如果消费者遇到价格欺诈等情况,可以到工商或消协进行举报,通过有关部门协调追回多付货款。

  电商行业发展到至今,价格欺诈的情况已屡见不鲜,但为何电商屡教不改,“欺诈成性”?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三点:

  其一,利益驱动。据统计局相关报告显示,今年一到五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9.3%。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出口电商交易规模仍将保持20%-25%的增速,2017年将达到6.64万亿元的规模。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插足电商市场。激烈的竞争促使电商企业不得不使出各种手段来吸引消费者,虚假的价格不仅是吸引消费者的噱头,亦是电商平台应对价格战的一种方式。

  其二,电商对所售商品具有一定的定价自由。据了解,电商企业及商场超市实体店根据数据分析工具,对在不同购买情境下,有着不同购买频率、购买总量、购买关联产品数量的客户,设置差异化的定价或折扣优惠,电商企业可以对购买人群(新老顾客)、购买总量等,设置不同的折扣。这也成为企业可以通过多款产品、多类产品、产品+服务的定价捆绑方式,绕开价格监管的一种手段。

  其三,目前,关于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尤其是对网购价格欺诈的处罚力度。我国对电商企业的处罚过轻这也造成电商企业违法成本低廉,即使价出现价格欺诈被相关部门调查,但是也不好判断具体数量以及罚款金额,只能是象征性地罚款,而违法所得又远远大于罚款。这也是价格欺诈现在频繁的重要原因。

  每次电商大促之后总会引起大投诉,价格欺诈就是投诉热点之一。价格优惠力度就犹如“狼来了”的孩子,消费者可能会被骗一两次,但久而久之,电商却消磨了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一旦消费者失去对电商企业的信用度,其所带来的损失远远大于价格欺诈带来的利益。电商不要因为短暂的利益而失去长久的效益,“捡芝麻丢西瓜”的行为不可取。

  价格欺诈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于电商企业的处罚力度不够,当利益大于处罚力度这迫使企业铤而走险。对于频发的电商企业的价格欺诈行为,政府部门也颇为重视。近日,发改委正式发文对《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有关条款进行解释,明确价格欺诈的认定标准,同时明确指出网络交易平台三种情形构成价格欺诈。

  为净化电商行业竞争环境,可从以下几点出发:其一,法律规定出台,更需细化执行。目前,业界对制定《电子商务法》的呼声越来越大,同时可以建议对严重的违规欺诈行为进行“入刑”,加大法律的震慑作用。其二,定价部门要加大对这些违规电商的监督;其三,电商平台对进行价格欺诈的行为承担连带责任,这也会迫使电商内部加大审核监督的力度。其四,对消费者而言,应该对价格欺诈的行为勇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可以使用比价查询、历史价格追溯等查询工具,对电商的价格更加了解。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