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排除一部分多从低档批发市场进货、经营低价为'特色'的小店,'小店'已是个性、前卫的代言。很多店都在日益彰显出自己的个性,在茫茫'店'海中以个性取胜。相反,品牌出品各种款式的衣服不一定最能体现设计师个性,但一定是最符合市场中大多数人的消费需求的。这样的设计就难免中规中矩。在追求个性人的眼中,容易显得呆板老套。这就是小店的生存空间。
不像商场和专卖店里明码标价那么一览无余、毫无悬念,小店大都是可以讨价还价的,不确定的价格当然会带来心理刺激,砍价的过程虽然也会让人头疼,但其间上上下下、起起落落的微妙感受也是刺激无比。工作之余消解压力的一大秘方就是冲进小店,和店主人大战几个回合,“砍”它一个痛快淋漓。
毫无疑问,小店的潮流嗅觉总是要比商场快上一些,多则一年半载,少则一月半月,像近来大热的茶花花饰、伞裙、宽腰带等等,都是从小店开始流行的。这是小店生存的要诀。
之所以称“实惠”而不是“便宜”,是因为现在小店的价格已不再是便宜的代名词,不少店的平均价格都在七八百元上下,有些货品甚至以千元计。但和商场、专卖店相比,同样价位的服饰“含金量”却往往高出很多,商场品牌一般都含有大量的租金、广告、管理、成本,而这恰恰是小店替我们省下的。所以,权衡其中的个性、品位、独特性,其“性价比”往往依然较很多品牌为高。
别否认个性店面对你的吸引,或可爱、或酷辣、或唯美的环境虽然没有名牌专卖店千店一面的呆板,却多了一分讨人喜欢的个人色彩,可以从中看出店主人的匠心巧思。而且和在人来人往的大商场里购物相比,顾客当然更喜欢在一个小小的私密的空间里倘佯,有一点点神秘感、主人般的感受总是令人贪恋的。
相关链接:
进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审美水平差异。不同的采购人员的眼光和审美水平存在差异,有时候目标定得过高就会导致压货。
(2)进货时不能看清事实。有些厂家会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对经销商实行“库存转移”,如果一些品牌服装商家搞不清楚状况,就会导致最终压货卖不动了。
(3)进货不符合大众“口味”。服装行业内产品质量问题参差不齐,一些外贸尾货服装虽然在质量和用料上都不如正品,但因其价格低廉,因此在市场上很受一些不了解情况的顾客的欢迎,这就造成了一些不太符合大众“口味”的正品产生严重积压。
(4)进货前不能准确定位市场。由于区域不同,国内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各地的气温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导致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有很大差别,对价格和款式的需求也不同,这就造成了产品在一个城市可能卖得好,但在另一个城市可能就会出现卖不动的局面。
(5)图省事。距离厂家的远近也是导致压货的原因之一。一些离厂家较远的商家为了图省事,就会选择多进一些货,而服装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很快,流行款式经常会产生变化,因此,这些商家就有可能压货较多。
(6)货品风格有悖于自身店面风格。一些主观因素也会导致压货。例如,由于选购服装的风格和自身店面的风格、定位不一致,弄得自己的店铺像杂货铺似的,就无法引起顾客的兴趣,从而导致货品积压。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