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案例直击 > 他是谁 创业10年带动3700余人上岗就业

他是谁 创业10年带动3700余人上岗就业

创业10年,他从一名服饰有限公司的学徒工做起,拥有固定资产近千万元,累计辐射带动3700余人上岗就业。他是谁呢?

  7月8日,市杰达服装厂老板龚光明这样回忆自己的创业初衷。“当初就是觉得除了靠自己努力外,别无他路。年轻人就应该去闯一闯。”但是这一闯3700余人上岗就业。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创业10年,他从一名服饰有限公司的学徒工做起,先后干过机修组长、尾部管理、公司主管,后来借钱开办工厂,到现在拥有两家服装厂,拥有固定资产近千万元,累计辐射带动3700余人上岗就业。

  从学徒工到公司主管

  1980年,龚光明出生在仙居乡一个普通农村家庭。1998年高中毕业后,龚光明听从父母的安排,随同村里的几个年轻人到广州黄埔区文冲村宜欣服饰有限公司做了一名学徒工。

  一年后,他跳槽到白云区新市镇宏达服饰学习机修技术。为了尽快掌握电动缝纫机的诊断和修理技术,龚光明找设备管理员借来一台报废的旧机器,利用下班休息时间仔细琢磨,反复拆装。由于坚持和刻苦,他的机修技术日趋娴熟,很快成为技术能手,还当上了机修组长。

  2001年,他转至海珠区金鑫服装厂开始做尾部管理。自1998年以来的6年里,他相继在5家服装企业从事过机修和管理等多项工作,期间还为一家缝纫机厂做过销售代理。2005年,龚光明辞去金鑫服装厂的工作后来到越秀区丽星服饰公司做了一名中层管理。公司的经营理念和销售模式让从未接触过管理的龚光明开了眼界。在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后,龚光明决定只身一人另谋出路。

  初创之路步履艰难

  在广州打工的几年里,龚光明边工作,边考察市场,想早点开一家自己的服装厂。

  2006年5月,龚光明在天河区物色了一处闲置的厂房,决定自己创业。厂子成立之初,手头资金短缺,龚光明没有被困难吓倒。厂子面临的最大实际问题就是要想办法筹齐资金,他找亲戚、朋友、同学甚至女朋友借,凑齐了20万元,听说有一家服装厂有一批旧缝纫机器处理,他连夜去找该厂老板租了过来,连部分原材料也是赊回来的。经过2个月的紧张筹备,“阳光制衣厂”终于开张了。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流动资金不足,加上第一次单枪匹马当老板,更让他头疼的是这批旧机器效率太低,130多名工人却出不了多少产品。第一年,厂子处于亏损状态。

  虽然旧机器让龚光明蒙受了损失,但是并没有动摇他创业的决心。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下,他又筹资10万元购买了新设备,吸取第一年的经验和教训,在走过一段创业艰辛之路后,厂子开始赢利。2008年,销售收入达到400万元,实现利税50多万元。

  回归创业带动乡亲就业

  2010年,赚到第一桶金的龚光明,转让了在广州的服装厂,回到家乡创业。

  龚光明妻子的老家在沙洋县李市镇,这里离沙洋城区不远,劳动力富余,加上妻子的不少人脉关系都在这里,他们决定把回乡创业的第一站放在李市镇。

  回乡创业,落实厂址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厂址很快就有了眉目,不到一个月,各项手续办完,从建厂到投产用时不到一年。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工人增加到600余人,其中当地工人占到70%,年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实现利税400多万元。

  2013年上半年,龚光明着手创办第二家服装企业——荆门市杰达服装厂,落户子陵铺镇美满村。从签订意向协议起,子陵铺镇镇村两级全力服务,很快落实了占地1200平方米的三层闲置校舍楼,村里及时对校舍和其他附属设施做了修缮并架通了水电,龚光明坚持吃住在工地,使办厂成本和建设时间缩短了一大半。2014年,服装厂固定资产达到360多万元,拥有单件生产流水线、电脑缝纫机等先进设备300多台套,员工220多人,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500多万元、利税100余万元。

  在回乡创业的几年里,龚光明积极吸收接纳农村困难妇女和下岗女工再就业,在解决她们当前生活困难的同时,经过培训使她们掌握了一技之长。近几年来,龚光明先后接纳下岗女工和农村困难妇女900多人,其中有110多人经过培训后自己创业,先后办起服装裁剪或服装加工、营销店、批发点。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